第十一章 宰相門事件(3 / 3)

(三)

天寶十四載的安祿山可以說是好事連連。先是在正月,他又一次成功地忽悠了傻蛋唐玄宗,輕輕鬆鬆地用三十二員蕃將取代了那些不聽招呼的漢將。緊接著,二月份,又有一件天大的喜事砸到了他的頭上,砸出了一堆幸福的泡泡。

為什麼用“砸”這個字眼兒呢?因為這件事情不是安祿山主動謀劃的結果,完全是一件意外。這件事情的發生不僅出乎唐玄宗的意料,也出乎安祿山的意料,更出乎當事人的意料。到底是什麼事兒呢?不賣關子了,原來是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癱瘓了。

或許是家庭條件優裕所帶來的弊病,反正哥舒翰是一個生活很不檢點的人。他倒是不貪財,但是他喜歡兩樣東西:女人和酒。古代風流人士的經典造型,就是一手拿個酒盅,一手抱個美女。哥舒翰既然好這兩口兒,倒也算得上是名士風流。

可是,我們的老祖宗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曾經說過“過猶不及”的古訓;德國的馬克思爺爺也曾經哼哼地教誨過我們:“量的積累導致質的變化”。雖然是一中一西,一古一今,但先賢的兩條哲理所反映的意思卻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學會節製。

不懂得節製的人是可悲的,很可惜,哥舒翰正是這樣的人。我們早已知道,哥舒翰的家庭條件十分不錯,他沒發跡的時候,就是一個吊兒郎當的公子哥。凡是公子哥兒們有的那些臭毛病他都有,飲酒作樂玩女人,這些他一樣兒也沒拉下,都學會了,而且樂之不疲。後來呢,他從了軍當了將軍,做出了些成績,反倒更加得狂放,天天大魚大肉,醇酒美人不離左右,絲毫不加節製。

這樣搞下去,身體不垮才怪。果然,天寶十四載二月,述職完畢的哥舒翰離京返回隴右。大軍走到土門軍的時候,哥舒翰突然奇想,說是要蒸桑拿。愛蒸桑拿的朋友們都知道,“三高”的人不適宜蒸桑拿的。果然,哥舒翰蒸著蒸著,突然眼一黑,人“咚”的一聲就栽倒了地上,過了好半天才搶救過來。但是,人從此廢了,因為哥舒翰癱瘓了,可能是中風,也可能是腦溢血,具體原因不明。

得了吧,都成這個樣子,還去隴右幹什麼啊,回家等死吧。

玄宗一聽哥舒翰癱瘓了,也很著急。但是,著急歸著急,關心歸關心,人都廢了,說什麼都沒用了。玄宗批準了哥舒翰的請求,準許他回家養病。

哥舒翰的心情是低落的,完了,看情形,這輩子就這樣交代了,乖乖地在床上等死吧。於是,他回到家中之後,閉門謝客,專心致力於一件事情——等死。此時的哥舒翰心中無限悲涼。當然了,後來的他可絕不會這麼想了。在不久的將來,他就會發現,死在床上其實未必是一件壞事兒,有時反倒是一件大大的幸事,比如說對於他。

哥舒翰癱了,安祿山樂了。讓你跟我作對,癱了吧,該!但是,他也沒有高興多久,因為緊接著又有一件禍事砸在他的頭上,砸得他生疼生疼的。

有人告他謀反。其實,這都不算事兒。最近的幾年來,幾乎天天都有人告他安祿山謀反。老安都習慣了,一天沒人告他,渾身都不舒服。那麼多人,告來告去,到了也奈何不了他,官照升,錢照拿,一點兒都不耽誤事兒。可是,這回它不一樣,因為告發他的人居然就是他的寶貝弟弟安思順。

安思順居然會告發安祿山,這是多麼不可理解的事情啊!但是,它確確實實是發生了。別人拿不準安祿山是否要造反,可是安思順卻太清楚了。雖然身在西北,但是他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安祿山絕對會謀反。

在朝廷和安祿山之間,安思順更加相信朝廷,他相信以安祿山的實力是絕對打不過朝廷的。安祿山如果謀反的話,那自己肯定是會受到株連的。安思順可不想造反,出於自保的目的,他決計向朝廷告發安祿山的不臣之舉。

他哪曾想到,玄宗根本就不相信他。安思順倒是很倔,一看玄宗不相信,接連上了好幾道奏章,但是李隆基就是頑固不化,不相信就是不相信,氣死你。安思順隻好死心了。沒想到皇帝居然如此冥頑不靈,看來立功受獎的想法是泡湯了,不過有那幾道告密的奏章,好歹是可以保全自身的安全了。

安思順的小算盤果真是打得叮當響兒。後來,安祿山果然造反,因為安思順早早地和安祿山撇清了關係,玄宗也不好意思為難他。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安思順最終還是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