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悶雷滾滾:你忙我忙他也忙(2 / 3)

所以,裴士淹隻好當起了啞巴。

(二)

轉眼之間,六月到了。眼看著安慶宗和榮義郡主的婚期一天天地近了,玄宗happy得不得了。他想和親家公安祿山分享這份快樂,於是就下了一道詔書給範陽的安祿山,內容很簡單:你兒子要娶媳婦了,你得來長安觀禮。

安祿山的答複更加簡單:有病,不去。

玄宗回複:好的。

安祿山之所以不敢來,一是因為他心懷鬼胎,擔心自己有命去長安,沒命回範陽。二是因為他現在很忙,真得很忙,一方麵,有大量的造反準備工作要做,這些工作現在還沒有完成呢;另一方麵,他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造反之路變得簡單一些呢?

造反,是為了推翻現政府;現政府,說白了就是國家元首李隆基+政府首腦楊國忠。推翻現政府,也就是要搞掉這兩個人。如何能夠盡快地搞掉這兩個人,這就是安祿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軍事發燒友們肯定知道,安祿山的這個點子,換成當今時髦的說法,就是:斬首行動。

有沒有可行的方案呢?

有,請看方案一:盡起大軍,攻入長安,然後“斬首”。

這個方案最常規,操作性比較強,隻是有兩處不好,一是見效慢,二是成本高。範陽與長安相距何止千裏,其間山高水長、關隘重重,派兵一路攻城略地,那得耗費多少時間,花掉多少人力、財力和物力呢。所以啊,這個方案適用但不經濟,有沒有經濟一點兒的?

有,請看方案二:派一支奇兵,注意,不是“騎”兵,而是“奇”兵,直入長安“斬首”。

直入長安?這倒是能省很大的力氣。隻是,這難度係數未免也太高了,關鍵是如何做到“直入”,總不能讓士兵們都變成哈裏波特,騎著掃帚飛進去吧?這個方案經濟但不適用,有沒有那種既經濟又適用的方案?

有,請看方案三:給玄宗上道奏章,就說我們要去斬您的腦袋,麻煩您老下道聖旨,讓路上的關卡一路放行。

嗯,這個方案果然是既經濟又適用啊,隻是,這估計得等到玄宗腦殘之後才能實現,兄弟們趕著造反,等不了啊。

安祿山做出了最終的選擇:方案二。

他是不是傻了,居然會選擇這種超現實主義的方案?

不,他沒有傻,不僅沒有傻,而且還很清醒。

老人們常說,成事在天,但是謀事就在人了。這個方案擱在別人的身上成不了,並不代表擱在安祿山的身上也成不了。

別忘了,安祿山是一個善於創造奇跡的人。

七月,他給長安的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說是要給玄宗送禮——戰馬三千匹。

當官的不打送禮的,皇帝也不例外,玄宗很高興。

安祿山又說了,這回的事兒就由我一人包辦了。每匹馬我派兩人護送,由二十二個小頭頭一路押送到長安。您老啥都不用幹,隻要在長安等著接收馬匹就可以了。

玄宗不僅高興,而且還感動,多好的娃啊,想得多周到啊。他趕忙催著中使擬寫詔書,準備讓安祿山“發貨”呢。

玄宗高興,安祿山更高興,事情正在朝著他預想的方向發展著。三千匹馬,三千匹戰馬;六千名馬夫,六千名百戰之士;二十二個頭目,二十二員彪悍的蕃將。這些人馬隻要能進入長安……

3000馬+6022人=?

這個問題,以玄宗現在的智商已經解答不了了。

玄宗看不出來,並不代表他的大臣們也看不出來。安祿山這是擺明了把玄宗當二百五耍呢。他想幹什麼,實在是再清楚不過了。從前,沒有人敢說安祿山的不是,隻是因為形勢還沒有危急到不可救藥的地步。現在,國難當頭,可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國家毀於一旦啊。

敢說真話的人還是有的,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達奚珣,官居河南尹。

達奚珣給玄宗上了一道書,他提醒李隆基,“祿山包藏禍心,不可不防”,並且還提了兩條解決辦法:一是讓安祿山把獻馬的時間延遲到冬天;二是護送的馬夫全部由朝廷安排人手,就不勞煩安大人了。(祿山所進鞍馬不少,又自將兵來,複與甲杖庫同行,臣所未會,伏望特敕,祿山所進馬,官給人夫,不煩本軍遠勞。將健所進車馬,令待至冬即先後遙遠,計隳矣。)

達奚珣的這道奏章點醒了玄宗。是啊,三千加六千再加二十二,產生的合力可要遠遠大於九千零二十二啊。這麼龐大的一支隊伍進入長安,一旦做起亂了,哪還了得。安祿山,你到底想要幹什麼?

(三)

安祿山到底想幹什麼?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真正的知情者隻有四個人。第一個就是當事人安祿山,他的肚子裏裝著些什麼樣的花花腸子,他自己當然清楚得很了。第二個就是他的孔目官兼太仆丞嚴莊。第三個則是掌書記兼屯田員外郎高尚。最後一個是將軍阿史那承慶。普天之下,隻有知道嚴莊、高尚和阿史那承慶三人知道安祿山想幹什麼以及打算怎麼幹。舍此三人之外,即便親近如孫孝哲都不知道安祿山的想法,更何況是遠在長安的楊國忠和唐玄宗呢?

沒有有力的證據,你就是說破了天都沒有用。懷疑,畢竟隻是懷疑,想要定論,那就得拿出證據來。這一點,楊國忠想辦卻辦不到,玄宗辦得到卻不願辦。

李隆基很苦惱,從感情的角度而言,他喜歡安祿山,也相信他不會謀反;但是,從理智的角度而言,安祿山獻馬的這個舉動確實是疑點重重,由不得他不防啊。

經過苦苦的思索之後,玄宗想出了一個比較委婉的辦法:由中使馮神威帶著他的詔書去一趟範陽,探聽一下安祿山的虛實,而後再做打算。

就在馮神威動身的前夕,發生了一件讓玄宗非常惱火的事情:輔璆琳收受安祿山賄賂的事兒被司法人員曝光了。

辦案人員不僅從輔璆琳家中搜出了巨額的贓款贓物,而且還意外地查出了許多輔璆琳與安祿山來往的信件。李隆基這一回是徹徹底底地怒了,他老人家很生氣。要知道,玄宗最恨的就是身邊人與地方藩鎮相互勾結了。想當初,牛仙童就是因為拿了張守珪的封嘴費,而被活活地打死了,而張守珪呢也被貶成了括州刺史。

人常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可是,一旦忘記了前事,恐怕就得要早早地料理自己的後事兒。

玄宗很生氣,吵著嚷著要將輔璆琳以“收受賄賂”之罪棒死,以儆效尤。

這個時候,他的老夥伴兒高力士站了出來,說了一句stop。

玄宗很生氣,莫非你高力士也是和輔璆琳穿一條褲子的。

安祿山回答:我隻抱你的大腿。你現在以收受賄賂的名義處死輔璆琳,安祿山必定膽戰心驚。萬一他起兵造反怎麼辦?

高力士的話,算是說到玄宗的心坎兒裏麵去了。是啊,輔璆琳不是牛仙童,安祿山也不是張守珪。如果真如楊國忠所說,安祿山很早就有了不臣之心,保不準他會以此為借口,起兵造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