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鳥槍換炮(3 / 3)

一提起潼關,安祿山就很生氣。他家的老二安慶緒實在是太不成器了。讓他帶著五萬精兵去攻打潼關,可是他卻連番地敗在了中風癱瘓的哥舒翰的手中。安祿山這輩子最討厭的人就是楊國忠,楊國忠以下就屬哥舒翰了。可是,這個不成器的安慶緒偏偏地在哥舒翰的麵前丟了他老子的人。這是安祿山所無法忍受的。

其實,安祿山心底還有個秘密,那就是:他現在越來越不喜歡安慶緒了。

早些年,安祿山還是比較喜歡安慶緒的。因為在諸子當中,安慶緒的騎射功夫最棒,最像他爹安祿山;而且,他還是老安的正妻康氏所生,屬於嫡子,安慶宗死了以後,就屬他最有繼承人的資格了。安祿山本來也打算在百年之後把基業留給安慶緒。

可是,安祿山後來又喜歡上了小妾段氏。這個段氏長得頗有幾分姿色,據說床上功夫也不錯,把個安祿山搞的是五迷三道的。安祿山對段氏的狀態好有一比啊,捧在手中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基本上就是言聽計從。這個段氏呢,肚皮很爭氣,也給安祿山生了一個兒子,就是我們前文所說的秦王安慶恩。段氏一心想讓她的兒子做安祿山的繼承人,所以就天天在安祿山那裏擺弄安慶緒的是非。有了這個賤人的挑唆,安祿山對安慶緒的喜愛之情日益減退,最後竟然漸漸地變成了反感和厭惡。

可巧,安慶緒前些天在潼關吃了敗仗,灰不溜秋地跑了回來。安祿山把安慶緒提溜過來,一頓罵,一口一個畜生。安慶緒的嘴本來就比較笨,一看父皇雷霆大怒,嚇得戰戰兢兢,不敢言語。安祿山瞅他那個熊樣,是越看越生氣,最後竟然冒出了這麼一句:你難道沒有聽說過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事兒嗎?

這話說得就比較重了,言外之意,你要是再失敗,老子就仿效李三郎,把你幹掉。安慶緒聽了他爹地的這句話,當時臉色就變了,煞白。他連忙跪倒在地,一路膝行到安祿山的麵前,哀求安祿山的原諒。安祿山其實也就是想嚇唬嚇唬他,讓他用點兒心,好好辦事兒。一看效果達到了,他也就把話題引到正路上來了,讓安慶緒再次統兵去攻打潼關,戴罪立功。

安慶緒連聲應承,唯唯而退。安祿山那麼說,隻是為了給安慶緒一個下馬威,激發他的潛能,並沒有想真得對安慶緒下手。可是,他沒有想到,安慶緒居然當了真,還以為老爹真得是想要他的小命兒呢。父子倆之間的隔閡就此產生。更讓安祿山沒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因為今天的這一句話而死於非命。當然了,這是後話,我們以後再詳述。

北麵和西麵的問題都考慮到了,還有東南麵。唐政府的錢糧財富其實主要來自於江淮地區。所以,江淮地區是一定要拿下的。隻要拿下了江淮地區,唐政府的財路和糧路就斷了。安祿山想要一統江山就容易得多了。這個事情可以交給張通晤、楊朝宗和武令珣來辦。

好了,該考慮的問題都考慮了,該出的招也都出了,接下來就該看長安的李三郎如何接招了。

玄宗其實一直都在思考這些問題。雖然小玉總是生氣地罵他白癡笨蛋,但那些都是氣話。說到底,他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試問一個資質平平的人,如何能開創得了“開元盛世”?早先年,他是被安祿山的花言巧語蒙蔽了心智。現在,一旦識破了安祿山的真麵目,他的心智便日漸地恢複了。

這是一個聰明的家夥,安祿山的三個進軍方向和戰略構想,他早就想到了。

河北很重要,這一點玄宗也知道。所以他派了郭子儀和李光弼火速東進,會同顏真卿所部,迅速收複河北;

潼關當然更重要,所以他才會派哥舒翰去鎮守。此外,他還把二十萬軍隊的指揮權統統地交給了哥舒翰。他就不相信,以哥舒翰的威名和二十萬之眾,會打不過叛軍。

江淮也很重要,安祿山站穩了腳跟之後,肯定會派人南下奪取江淮的。江淮乃帝國錢糧命脈,至關重要。江淮在,則大唐在;江淮失,則大唐危矣。所以,必須要為江淮戰區挑選一名合格的統帥。對此,玄宗心目中早有合適人選。他挑選了一位宗室——嗣吳王李袛(dī),任命他為靈昌太守,兼河南都知兵馬使,節製關東諸路軍馬。

天寶十五載正月中旬,叛軍史思明部、蔡希德部兩路夾擊顏氏兄弟,安慶緒統兵五萬再攻潼關,張通晤、楊朝宗揮師東進,武令珣率軍奔襲江淮。

這場戰亂又攀上了一個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