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肅宗對李泌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問題,找李泌”,成了他的習慣性思維。
這不,此次叛軍四路入侵,肅宗便主動找李泌商量退敵之策。
肅宗的火急火燎與李泌的沉穩淡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李泌告訴肅宗,敵人雖然三麵四路而來,但不足為懼。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安祿山此次進軍實際上是一次試探性的攻擊。四路當中,真正的主力其實就是北路的二部聯軍和阿史那從禮所部。這兩支人馬要是勝了,其餘兩路敵軍就會放心大膽地撲上來。這路人馬要是歇菜了,其餘兩路人馬也就不攻自破了。所以,北路的敵軍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麵。據此,我們一麵可派李光弼從井陘回師,虛張聲勢,則蔡希德必定不敢冒失渡河;一麵可令河西節度使王思禮出兵隴右,揚言要進攻長安,如此,孫孝哲隻能按兵不動。陛下隻需要派一名大將統兵北上,搞定二部和阿史那從禮,那一切就都OK了。
聽了李泌的一席話,肅宗懸在嗓子眼兒的心終於又落回到肚肚當中了。
派誰北上合適呢?
李泌直言不諱,非老將郭子儀親自出馬不可。
(三)
郭子儀此時就在靈武。
本來呢,他打算和李光弼北上攻下博陵,長驅直撲範陽。但是,潼關的陷落讓這個計劃完全泡湯了。郭子儀、李光弼隻得收兵撤入井陘。肅宗登基稱帝之後,急於拉攏各地的軍將,郭子儀、李光弼首當其衝。肅宗下詔,讓他二人率兵趕赴靈武護駕。郭子儀和李光弼商量了一下,覺得不能兩人都去,得留一個主持工作。最後,李光弼留守井陘,郭子儀率軍五萬趕赴靈武。
肅宗本來就十分敬仰郭子儀,此時見他奉詔即至,喜出望外。他當即擢升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兼靈武長史,加同平章事(仍領節度使),任命李光弼為戶部尚書,加同平章事,領太原留守。
此次,領導點名要郭子儀統兵。郭子儀二話沒說,慨然受命,以仆固懷恩為先鋒,盡起本部人馬五萬迅速北上。快到經略軍(地名)的時候,郭子儀接到了偵察兵的情報。同羅、仆骨二部聯軍已經到了,阿史那從禮也來了。
郭子儀確定了基本的作戰方案,全軍一分為二,他本人率一路人馬牽製阿史那從禮部,另一路人馬對付二部聯軍。
第一項任務分派妥當之後,仆固懷恩發現了一個讓他十分費解的現象:所有人都有任務,就是沒他的份兒。
仆固懷恩怒了,元帥,你一碗水端不平,俺跟隨你出生入死二十多年,哪次不是先鋒,這回你為什麼不給俺分派任務?
郭子儀淡淡地說,本來呢,是有一個頂頂重要的任務要留給你,但是我擔心你不是敵人的對手。所以,我已經啟奏皇上,讓他派猛將李嗣業前來助陣。
郭子儀不提李嗣業還好,一提李嗣業,仆固懷恩更加生氣。為什麼呢?因為,仆固懷恩和李嗣業都是那種打仗不要命的主兒,兩人為了“大唐第一猛將”的名號明裏爭暗裏鬥。李嗣業到達靈武的時候,肅宗皇帝居然拍著他的肩膀說:“今日得卿,勝數萬眾,事之濟否,實在卿也”。仆固懷恩聽說了這件事後,氣得夠嗆。現在,他多年的老上司郭子儀居然也開始捧李嗣業了,仆固懷恩可就按捺不住小暴脾氣了,急眼了,我行我可以,幹嘛非得用李嗣業呢,我能搞定敵人。
相信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郭子儀的激將法。郭子儀心裏都笑屁了,但表麵上還是不動聲色,同羅、仆骨二部的騎兵戰鬥力驚人,我怕你打不過。
仆固懷恩徹底急了,我要是打不贏,甘當軍令。
郭子儀一看魚兒上鉤了,這才把阻擊二部的任務交給了仆固懷恩。
對付阿史那從禮,郭子儀還是老法子,讓馬兒拖著樹枝四處亂跑,搞得漫天灰塵。阿史那從禮不知道漫天沙塵其實是人造的沙塵暴,還以為是郭子儀大軍雲集呢,便不敢輕舉妄動。阿史那從禮不動,郭子儀也不敢出擊,因為他隻有五千人馬。所以,雙方就這麼僵持著。
主戰場就轉移到仆固懷恩這一邊來了。
同羅、仆骨二部的騎兵十分厲害,尤其是同羅精騎,號稱當世無敵。想當初,安祿山之所以要害阿布思,不就是看中了阿布思手上的同羅精騎嘛。本來呢,這兩個部落和安祿山之間沒有任何的隸屬關係,和唐廷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犯不著為老安賣命。但是,當安祿山使出了天底下最厲害的武器——錢——之後,情況可就變了。拿了好處的同羅、仆骨二部出精兵五萬,從北方南下,直撲靈武。
二部精騎果然厲害,仆固懷恩與他們從早上廝殺到黃昏,都沒有分出勝負。回營之後,仆固懷恩一清點人數,才發現自己的二兒子仆固玢(fēn)居然不見了。一問仆固玢的親兵,這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原來啊,仆固玢殺得性起,闖得太深了,被人家重重圍困。他見衝不出去了,隻好投降了敵人。
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據說,仆固懷恩一夜未眠。
三日後,仆固懷恩集結大軍,準備與敵人決一死戰。他正在大帳中部署任務呢,仆固玢回來了,從敵營逃回來了。仆固懷恩見他回來了,二話沒說,當即就讓親兵將仆固玢推出斬首。
大家還都為他們父子重逢高興呢,誰曾想,老爹居然要殺兒子了,便趕緊上前求情。仆固懷恩的大兒子仆固瑒(yáng)也趕緊為弟弟求情。大帳之中,人跪了滿滿一地。
這種場景大家熟悉嗎?應該說很熟悉,因為這樣的情形無論在曆史上,還是在影視劇當中,都頻繁地出現過。
絕大多數情況下,主帥隻是借此極端情況裝裝樣子而已,以顯示自己軍令如山、公平執法。手下人不管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罷,反正都會跪地求饒,呼呼啦啦跪倒一大片。這個時候,主帥還要作驚訝狀,擺出一副眾意不可違的樣子,末了一定還會惡狠狠地甩上一句“如有再犯,定斬不饒”。此類場景中最經典的莫過於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之後,回來見諸葛亮。諸葛亮明知他會放走曹操,還要裝腔作勢地砍他的腦袋,非得劉備和眾將都站出來求情,諸葛亮才“饒”了關羽。
情形還是一樣的雷同,仆固懷恩發飆,眾人跪下求情,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大不相同。因為,這一回,仆固懷恩是動了真怒了。他嚴詞拒絕了眾人的求情,命人將仆固玢拖出去斬首。不一會兒,仆固玢血淋淋的腦袋就被放在盤子中端了上來。
眾人嚇得腿都哆嗦了,都以為仆固懷恩是在裝腔作勢,誰知道他真得就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既然他連親生兒子都下得去手,更何況是沒有親情關係的他們這些人呢?
什麼叫大義滅親?這就是大義滅親!古往今來,“大義滅親”這四個字兒說起來容易,能做到的可就沒多少人了。仆固懷恩能夠這麼做,足見他思想覺悟很高,大義凜然。有人說,仆固懷恩已經在郭子儀麵前立下了軍令狀,他這麼做實際上是借仆固玢的腦袋激發眾人的主觀能動性,私心很重,未必就是真的大義滅親。對此,小玉想說,激發士氣的方法有很多,不見得非要弄死自己的兒子,打個五十軍棍,一樣能收到類似的效果。仆固懷恩之所以要處死仆固玢,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這樣的:誰都可以投降敵人,但我仆固懷恩的兒子就不可以。
殺掉了兒子的仆固懷恩對眾將隻說了一句話,“願諸君今日死戰破敵,有臨陣退縮者,同此下場”。
戰爭的結果不說你們也猜到了。仆固懷恩有喪子之痛,眾將全都拚死向前,二部聯軍遭到了慘重的失敗。仆固懷恩率軍追殺了三十多裏路,一直到夜色降臨,實在是不能再追了,方才收兵而歸。這一仗,二部人馬死傷大半,五萬精騎隻剩下不到兩萬。同羅、仆骨二部聞風喪膽,從此再也不敢入侵唐朝的國境了。
更為重要的是,二部潰敗的消息傳出,叛軍其餘三路人馬隻得原路折返,安祿山精心策劃的陰謀就此被徹底挫敗。靈武政權終於平安度過了危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李泌雖有謀劃周密之功,郭子儀雖有用人得當之功,但毫無疑問,最大的功臣非仆固懷恩父子莫屬。
小玉在前麵說過,在唐朝百將當中,有能力勘平戰亂、再造江山的隻有三個,前兩個是郭子儀和李光弼,第三個我一直都沒有說。現在,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那個神秘的第三者正是仆固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