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曆史沒有假設。趙括式的統帥加趙括式的參謀,其結果必然是失敗。果然,陳濤斜(今陝西鹹陽東)一戰,唐軍遭到了決定性的慘敗。南路軍主帥楊希文和中路軍主帥劉悊投敵叛變。七萬人馬,死傷居然達四萬之眾。虧得有個李光進,否則的話,大軍統帥房琯房大人都得被人家叛軍給活逮了。
麵對這種敗績,肅宗的憤怒可想而知。他也不想想自己有幾分責任,居然就想將房琯賜死。房琯平時的人緣倒是不錯,可是危難關頭,很多人都不敢站出來為他說話,隻有一個人例外。這個人就是左拾遺杜甫,對,寫詩的那個。杜甫說,房琯是國家重臣,不能因為小過就置他於死地。
肅宗聽了,暴怒,你爺爺個嘴兒,你真是個書呆子,七萬大軍死傷四萬,還是小過,當即就將杜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可憐的杜甫,今年四月從洛陽逃到鳳翔,五月十六日剛剛拜了左拾遺,這還沒到月底呢,就被肅宗一個大腳丫子踢成了華州司功參軍,沒官命哦!
最後,還是李泌出馬,說房琯為官多年,忠心不二,罪不至死。肅宗這才格外開恩,將房琯罷相了事兒。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緊接著,第三件倒黴事兒又砸到了肅宗的頭上。
十二月,永王李璘正式舉兵叛亂。肅宗對李璘的感情非常之深,既把他當弟弟,也把他當兒子,疼得不得了。可是,現在,這個好弟弟卻在他的心口重重地捅了一刀,把他紮得生疼生疼的。
李璘身兼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四道節度使,坐擁江南半壁江山,富庶的江淮地區盡在他的掌握之中。他這一起兵,就斷了靈武政權的財路。而且,李璘準備充分,兵精糧足,叛軍進展極為迅速,江南大震。
肅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個時候諫議大夫高適站了出來。高適也是一位鼎鼎大名的文豪。還記得那句膾炙人口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嗎?沒錯兒,正是他的手筆。不過,高適可不僅僅懂得寫詩,政治他也懂。他指出,人心思治不思亂,永王的叛逆是不得民心的,不出三月,這場叛亂肯定能夠平息。
肅宗焦急的心情剛剛平定下來,又連番接到河北的敗報。河間郡(今河北省滄州市)淪陷,太守李奐死難;景城郡(今天津市海河以南,靜海縣和河北省青縣、泊頭市以東,東光縣及山東省寧津、樂陵、無棣等市縣以北地區)淪陷,太守李暐(wěi)投水自盡;平原郡失守,太守顏真卿棄城而走;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及棗強、南宮各一部分,山東臨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淪陷,太守王懷中被擒;信都(今河北邢台西南)太守烏承恩投降;饒陽郡失守,太守盧全誠與將軍張興殉國……史思明步步緊逼,河北諸郡全部陷落。山東也是岌岌可危,魯郡、東平、濟陰先後陷落;潁川郡陷落,太守薛願、長史龐堅為國捐軀。
肅宗雖焦慮不安,憂心仲仲,但也隻能敕令各地官吏死守待援。
這裏還得插播一段兒故事。話說永王李璘為了裝點門麵,便極力籠絡人才。他倒是很有眼光,一眼就瞄上了風頭正盛的大詩人李白。當時,李白正在廬山屏風疊隱居。永王順流東下經過潯陽時向李白三發聘書。幾經猶豫,李白最終決定加入永王的幕府。
至德二載(公元757年)的正月,五十七歲的李白還在永王的軍營當中寫作了組詩《永王東巡歌》。這組《永王東巡歌》共由十一首詩歌組成,內容基本上都是歌頌永王大軍的軍容軍威,勸勉永王勤王救危。在詩作當中,李白稱玄宗和肅宗為二帝,稱永王為賢王。他這麼稱呼玄宗,玄宗當然很高興;他這麼稱呼永王,永王當然更高興。隻有一個人不高興,這個人便是肅宗李亨。
大唐的皇帝隻有一個,怎麼能冒出個二帝?永王是叛逆的賊人,怎麼配稱賢王?江南名士蕭穎士、孔巢文、劉晏等人都曾收到永王的邀請,但是他們都拒絕了,怎麼就你李白接受了呢?肅宗氣得要死,吵著嚷著要治李白一個死罪。好在有個郭子儀,站出來為李白辯護。肅宗這才暫時將這件事情壓了下來。
後來,永王的叛亂平息之後,著了慌的李白趕緊自丹陽南逃,但是沒跑多遠就被人家給逮住了,投入了潯陽的大獄之中。他的老婆宗氏為了救他的小命兒,四處奔走。經過江南宣慰使崔渙與禦史中丞宋若思的竭力營救,李白終於出獄了,做了宋若思的軍幕參謀,具體負責文書的起草。但是,這檔事兒並沒有完。
當年九月,李白病臥宿鬆(今安徽省宿鬆縣)。在此期間,他曾經兩次贈詩給當朝宰相張鎬,希望張鎬能為他說說話。但是,很顯然,肅宗不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他雖然饒了李白的死罪,卻判了他一個長流,就是那種長長的流放。長流的起點就是宿鬆,終點則是far far away的夜郎(今貴州桐梓)。
李白唏噓不已,懷著無限抑鬱的心情,踏上了長流的路程,“夜郎萬裏道,西上令人老”。
這個流實在是太長了,再加上李白心裏不爽,走得特慢,所以一直到一年多以後的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才走到了巫山。恰在此時,關中發生了大旱,朝廷宣布大赦,犯死罪者改為流放,犯流放者一律赦免。這樣,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
他隨即挑了個頭,乘船順著長江疾駛而下。途中,心情大好的他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好了,三段插曲就講到了這裏。有人說了,小玉,你不是說,這三件事情對後來的政局和戰局走向都產生了關鍵性的影響嘛,都有哪些影響啊?
嘿嘿,這個且恕俺暫時賣個關子,到時便見分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