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唐代最大黑幫之間的火並(2 / 3)

其實,一幹人中,安慶緒是最了解史思明的人。他明白,史思明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皇位也。證據有三:其一,史思明早先答應救援,卻故意久久觀望不進,既想坐收漁人之利,又想獲得更高的籌碼,著實可惡;其二,史思明曾明確表示沒有稱帝之心,但是他卻並沒有歸還皇帝玉璽;其三,身為臣子,史思明理應在得勝之後,入城覲見安慶緒,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

所以,安慶緒應該是最堅定的主戰派。但是,讓他倍感詫異的是,居然會有那麼多的大臣主張議和。不過,張通儒的話,他還是聽進去了,因為人家說得很有道理。這麼拖下去也不是辦法,問題總是要解決的。於是,安慶緒決定,將爭議暫時擱置起來,先派張通儒、高尚等人到史思明那裏探聽一下口風。

(二)

張高二人奉旨來見史思明。他們離軍營還有好長一段路呢,史思明便主動跑出來迎接他們,而且還擺下了豐盛的酒宴款待他們。史思明誠懇地說,他之所以沒有立馬進城朝覲皇帝陛下,是因為近日偶感風寒,身體不適,擔心是SARS,怕傳染給皇帝陛下,等身體好了,自然就會去了。他還說了,他對大燕國、對安慶緒始終都是忠心不二,丹心可昭日月。說到動情的地方,史思明居然還滾下了兩行熱淚。

每次讀史讀到這裏,小玉都會掩卷長歎:親娘咧,史思明同誌不去當演員簡直就是天妒英才啊!

張通儒等人見史思明哭得情真意切,都深為感動,原來,這史思明確實是忠心耿耿、冰心可鑒啊。臨走之前,史思明還給了他們每人一千兩黃金,出手之闊綽,令人咋舌。

現在有錢!相當有錢!

——白雲大媽

張高等人回來後,在安慶緒的麵前盛讚史思明的功勞,並且將史思明的善意完好地傳達給了安慶緒。其他將領見史思明居然送給張通儒等人那麼多的錢財,眼紅得要命,都暗自讚歎史思明為人慷慨大方。除了孫孝哲和崔乾佑,其餘眾人幾乎都倒向了張通儒一邊。一時之間,朝堂上,主和派占據了絕對的上風。

安慶緒當然知道,史思明隻不過是在故作姿態而已,可是他沒有想到臣子中支持和談的居然越來越多。安慶緒終於被自己人逼上了兩難的境地。三天,整整三天,安祿山沒有踏出宮室一步。這三天裏,他一直在思考,到底該怎麼辦。

第三天,來了一個人,史思明麾下第一智囊周贄。安慶緒硬著頭皮接見了周贄。周贄告訴安慶緒,史思明已經在鄴郡南郊外修築了一座天壇,打算與陛下您歃血為盟,共圖大業。現在,隻等著陛下您駕臨天壇,安史兩家一起盟誓,永不相負。

安慶緒當然不答應,認為在城中會盟比較合適。

周贄早就料到他會這麼說,便說,城外地勢平坦廣闊,雙方盟誓的時候,還可以搞一個盛大的閱兵式,壯一壯軍威。而且,陛下您親自前往盟誓,更顯示了您的誠心不是。

這一下,安慶緒算是被徹底逼到了絕境之上。史思明這一招太狠了。安慶緒如果不接受,在輿論上必定會陷於被動;但是,如果接受,又會冒很大的風險。安慶緒此時方寸全亂,隻好又召來眾人商議。孫孝哲仍然反對,認為一旦出城,就會中了史思明的奸計,到時候追悔莫及。可是,張通儒、高尚等人七嘴八舌,都說史思明非常有誠意,安史兩家應該精誠合作,共圖大業。安慶緒和孫孝哲差點兒被眾人的唾沫給淹死。

萬般無奈之下,安慶緒隻好答應了張通儒等人的請求,決定親身去城南會盟。當然,安慶緒也是費了很大的心思、下了很大的工夫來保護自己。他先是命令安太清防守城池,嚴陣以待,倘若有變故發生,要立即出城援救,又命令崔乾佑率五百精騎,貼身護衛,他本人則內穿鎧甲,外罩錦袍。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安慶緒這才帶著四個弟弟和張通儒、高尚、孫孝哲等骨幹出城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