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唐代最大黑幫之間的火並(3 / 3)

一切似乎都很正常。安慶緒剛出城門,史思明麾下大將李歸仁便主動迎了上來,言談舉止畢恭畢敬。一幹人到了史思明的大營外,發現兩旁早已備好了美酒佳肴。李歸仁介紹說,這是為了款待陛下的隨身侍衛的。崔乾佑提出質疑,堅持要帶隊和安慶緒一起去見史思明。但是,李歸仁說了,這麼多人湧進去,萬一發生摩擦,就不好了,還是留在外麵比較合適。安慶緒一想也是,史思明如果真有什麼不臣之舉,區區五百人馬也是無濟於事的,就命令崔乾佑等人在外等候,自己則帶著一幫骨幹入營來見史思明。

進去以後,安慶緒就後悔了。按理說,史思明應該早早出來迎接,可是他並沒有出現。安慶緒隻看到了嚴陣以待、殺氣騰騰的士兵。他明白了,今兒這事兒要壞。想逃,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事到如今,安慶緒隻好硬著頭皮進帳來見史思明。

一進入大帳,安慶緒就跪下了,主動檢舉自己的過失,我是個敗家子兒,太上皇留給我的那點兒家當差不多都被我敗光了,好在有大王您,看在太上皇的麵子上,前來援救於我,我十分感激,臣有罪,希望大王責罰於我。(臣不克負荷,棄兩都,陷重圍,不意大王以太上皇故,暴師遠來,臣之罪,唯王圖之)

史思明冷冷一笑,說了這麼一句話,你用兵不利這不算什麼,但是你身為人子,居然弑父篡權,簡直就是大逆不道。今天,我要為太上皇報仇。(兵利不利亦何事,而為人子,殺父求位,非大逆邪?吾乃為太上皇討賊)

話音剛落,史思明就命人將安慶緒等人推出斬首。安慶緒和史思明的部下周萬誌關係非常好,此時趕緊遞眼色給周萬誌,希望他能站出來為自己求情。周萬誌心中暗笑,事已至此,你安慶緒莫非還想著活命嘛?但畢竟是故人啊,礙於情麵,周萬誌站了出來,就說了八個字兒,“慶緒為君矣,宜賜死”。

這裏麵要給大家介紹一個知識點,叫做天子不加斧鉞。啥意思呢?就是說殺害天子或者天子自殺,是不可以使用兵刃的。因為,使用兵刃必然會造成身體的毀壞,而龍體是不應該被損壞的。凡是違背這項原則的人,都會受到儒家道德的強烈譴責。那麼如何殺死天子呢,或者說天子該如何自殺呢?很簡單,就兩種方法:第一種,使用白綾;第二種,使用毒酒。在曆史上,被毒酒鴆殺的國君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五代後唐的國君李煜,而使用白綾自縊的典範則是明朝末帝崇禎。

史思明想想也是,便命人將安慶緒活活勒死,安慶緒的四個弟弟和孫孝哲、崔乾佑、高尚等人則全部被斬首。

安祿山雖然壞事做盡,但畢竟還算是在人的範疇內。而安慶緒,身為人子,居然殘殺自己的父親,簡直與禽獸無異。他的下場也再次證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多行不義,必自斃。

隻有張通儒活了下來。因為,史思明十分愛惜他的才華,有心招他做小弟。張通儒見老大已死,隻好投入了史思明的門下。他帶著安慶緒的屍體回到城中。城中眾人見大勢已去,隻好投降了史思明。史思明成為了叛軍的總鑽風。

安氏父子怎麼著也算是皇帝,可是史思明卻將他們以王禮改葬。王與皇帝,當然不可同日而語。接下來,史思明想幹什麼,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史思明該鄴郡為相州,留長子史朝義鎮守相州,自己則率軍返回洛陽。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四月,史思明在範陽稱帝登基,國號依舊是大燕,建元順天,自稱應天皇帝,以辛氏為皇後,以長子史朝義為懷王,文臣以周贄為首,武將以李歸仁為首。至此,安氏一門的痕跡被徹底掃除,偽燕正式步入了史思明時代。

鳥槍終於換成了大炮,史思明現在也是九五之尊的天子了。安史之亂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下篇·《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