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史思明之死(3 / 3)

史思明又驚又怒,質問眾人為什麼要造反。

駱悅說,這都是懷王讓我們幹的。

史思明說,我早晨說錯了話,所以才會有現在的這個結局。但是,你們此時殺我未免也太過心急了吧?為什麼不等到我打下長安以後再下手呢?緊接著,史思明深深地歎了一口氣,你們現在殺了我,將來肯定成不了事兒。(我朝來語錯,今有此事。然汝殺我太疾,何不待我收長安?終事不成矣!)

根據後來的曆史,史思明這句話準得可怕。

想到傷心之處,史思明語帶顫抖地喊道,朝義,你可以囚禁我,但千萬不要背上殺父的罵名。(囚我可也,無取殺父名)

這句話,史思明連著喊了三遍。

史思明轉而又狠狠地咒罵曹將軍,這個胡人害了我,這個胡人害了我。(這胡誤我,這胡誤我!)

曹將軍隻說了一句話,就把史思明給噎住了,你們父子之間尚且不能相容,更何況是你我呢?

駱悅揮了揮手,左右一擁而上,將史思明捆成了一個大粽子。一幹人將史思明押送至柳泉驛,留下蔡文景看守,駱悅帶著眾人回去向史朝義複命,老大,事兒已經辦妥了。

史朝義此時還惦念著自己的父親,連聲追問,沒有驚著父皇吧,沒有傷害父皇吧?(莫驚聖人否?莫損聖人否?)

駱悅欺騙他說,沒有啊,他現在好端端的。

史朝義令許季常火速趕往福昌,將這裏發生的事情告訴周贄和許叔冀。周、許二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反應截然不同。周贄是“驚欲仰倒”,而許叔冀呢,不僅表現得十分淡定,反而還勸周贄認清形勢,和他一起站到史朝義一邊。

這個時候,史朝義已經領兵後撤至福昌。周贄無奈,隻好出迎,被駱悅當場拿下,以按兵不動、意圖造反的罪名梟首示眾。駱悅欺騙大家說,陛下已經降旨立懷王為太子了,並且還讓我當了大將軍。眾人不知內裏,也不好說些什麼。

抵達柳泉驛後,駱悅來找史朝義,你爹怎麼處理?

史朝義臉紅脖子粗,支支吾吾,說了很多,但就是沒有明確的決定。駱悅很明白,史朝義其實已經同意了,隻不過身為兒子不好意思說出口而已。他也不等答複了,直接撇下史朝義,就奔著囚禁史思明的地方去了……

史思明起於微末,而終成帝業,雖然為人殘忍了些,但確實算得上是一代梟雄。隻可惜,他叱吒風雲,縱橫半生,最後居然是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上。想來,他和安祿山倒是蠻有緣分的,差不多同年同月同日生(隻差一天),雖然沒有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是死的方式都一樣:都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上。天道循環,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報應吧!

起兵至今將近七年,史思明也下地獄陪安祿山去了。安祿山一邊兒用腳猛踹安慶緒,一邊兒刺激史思明,咋地,老史啊,你也來了,聽說你也被自己的兒子給幹了?

駱悅用毛氈裹住史思明的屍體,秘密放在車中,隨大軍回師洛陽。回到洛陽後,駱悅便宣稱史思明突然暴斃,即日擁立史朝義登基稱帝,改元顯聖。

(四)

史朝義稱帝以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遣大將向貢和阿史那玉率兵趕往範陽,誅殺弟弟史朝清。

史朝清最喜歡的事情有四,即:打獵,殺人,飲酒和泡妞。由此就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這是一個胸無大誌的人。不過,史朝清手下有三千名死士。什麼是死士呢?死士就是那種你說一聲去死,他提起刀子就往脖子上抹的人。

對付這樣的人,強攻是行不通的。向貢想了條計策,他忽悠史朝清說,皇上已經決定立您為太子了,請您即刻趕赴洛陽接受冊封。

史朝清一聽,高興得不得了,趕緊就回宮向老媽辛氏稟報這個好消息。辛氏聽了更高興,不過,她在高興之餘還不忘提醒史朝清,登基之後就要把史朝義搞掉。

就在此時,有人告訴史朝清一個情況,說是向貢麾下的大將高久仁、高如震未經允許,擅自率軍入城。

史朝清雖然沒什麼遠大的誌向,不過他並不糊塗,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便對向貢等人此行的目的起了疑心。他立刻整軍登上城樓,並且派人去召向貢。

向貢這個大滑頭當然不肯去了,他遠遠地躲在暗處,卻叫阿史那玉到樓下回話。史朝清大怒,命令士兵放箭,並且親自射殺了數名阿史那玉的部下。阿史那玉也是久經戰陣的老同誌了,佯裝向北敗退。史朝清見阿史那玉人少,便下樓來追。過程小玉我就不細說了,直接說結果吧,勇猛的史朝清同誌中了埋伏,被人家給活捉了。向貢和阿史那玉率兵攻入宮中,將辛皇後和史朝清一並殺死。

正事兒辦完之後,向貢趕緊出示了史朝義的檄文。這個檄文的大概意思是說,懷王已經登基稱帝,考慮到史朝清低劣的人品對社稷發展的負麵影響,陛下為國家計,特賜死史朝清,至於其他人嘛,隻要你們擁護陛下,陛下寬大為懷,絕不計較。此文一出,很多人便放下了武器,先後趕來投降。有且隻有張通儒一人帶著手下人趕來拚命。雙方激戰數日,張通儒最終落敗,為向貢等人所殺。

向貢成了範陽的最高統帥。他倒是不客氣,直接住進了宮中,花著史思明的錢兒,睡著史思明的女人,卻讓阿史那玉帶兵屯駐在城外。阿史那玉也想花史思明的錢兒,也想睡史思明的女人,但是向貢不讓。阿史那玉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帶兵攻入城中,借口向貢擅自殺害朝清母子,將其斬殺。

搞掉向貢之後,阿史那玉自己當起了土皇帝,引起了高久仁和高如震哥倆兒的不滿。阿史那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高久仁誘殺。高如震倉皇逃到城外,召集將士,再次攻入範陽。阿史那玉驚慌失措,逃亡武清,為李懷仙(這個人名一定要記住)所殺。李懷仙又率軍向範陽殺來,高如震兵敗被殺。李懷仙占據範陽,派遣使者上奏史朝義。史朝義任命李懷仙為幽州節度使兼燕京留守。動蕩了一個多月的範陽這才安定下來。

史朝義倒是個好同誌,虛懷禮下,善於采納意見。但是,人品上的好並不足以彌補才能上的欠缺。你是個好人,並不代表你就能當一個好皇帝。他手下的很多大將都是和安祿山、史思明一個輩分的。史朝義在他們眼中,就是一個穿開襠褲的小屁孩兒。這些人打從心底裏麵就不能接受史朝義弑父篡權的行為,壓根就不聽他的招呼。

史朝義以為自己看到的是希望的曙光,殊不知,那是偽燕的最後一抹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