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勢與政策》課的性質和特點
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所謂形勢,就是事物發展和變化的狀態和趨勢;所謂政策,是指國家、政黨等組織為實現一定曆史時期的奮鬥目標、任務而製定的行為準則。中央16號文件指出,形勢與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學校要緊密結合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和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製定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在我國高等學校加強對大學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
該課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密結合國際形勢,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形勢,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開展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對於幫助學生了解國內外重大時事,全麵認識和正確理解黨的基本路線、重大方針和政策,認清形勢和任務,激發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珍惜和維護國家穩定的大局,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發學習、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形勢與政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大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具有突出的特點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形勢與政策》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始終把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這是由我國高等教育的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是《形勢與政策》課的基本要求。麵對形勢發展這個客觀存在,對其的分析和判斷反映著人們的政治立場、政治態度和政治傾向。
《形勢與政策》課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針對性。本課程涉及範圍廣、內容多且變化快,在教學中必須突出要點,把握課程的針對性,堅持理論與實際相聯係,圍繞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的放矢,幫助大學生提高對形勢的分析判斷能力及政治思想素養。
《形勢與政策》課具有強烈的動態性和時事性。形勢的發展,決定了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強烈的變化性,這是本課程的一大特點;同時,由於課時的局限,要求老師在教學中一要“緊跟形勢”,二要“以少求多”。本教材的編寫采取專題的方式,既有一定的信息量,又使內容相對集中,便於學生課後閱讀。
二、《形勢與政策》課的基本內容和學習方法
1.《形勢與政策》課的基本內容
立足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關注的熱點問題,為達到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全麵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目的,《形勢與政策》課已形成一套覆蓋麵廣、針對性強的內容體係。
黨的曆史、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使大學生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形勢、任務和發展成就教育:使大學生明確自己承擔的曆史使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奮學習,努力成才。
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重大活動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使大學生正確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精神實質,增強宣傳和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當前國際形勢教育:使大學生認清國際關係的狀況、發展趨勢和我國的對外政策,認清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國政府的原則立場,自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