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行前,龍飛和楊副部長對於他這趟旅遊進行了周密的安排。
他們決定引蛇出洞,跟蹤追擊,深入虎穴,想斬斷梅花黨在大陸的間諜網。此時龍飛見那特務上了到五台山的旅遊車,猜測到梅花黨的頭子一定潛伏在五台山,或是在五台山有他們的秘密據點。他看到特務沒有發覺他,而勝利在望,不由得添了幾分欣慰。
旅遊車沿著馬路慢慢進入五台山區,開始在蜿蜒的山路顛簸。車內有十幾位旅客,有兩對青年男女一路上喋喋不休,還有個農民在數著籃子裏的雞蛋。
霧愈來愈大,旅遊車在霧中徐行,司機若稍不留意,旅遊車就有可能跌入萬丈深淵,葬身穀底,五步之外什麼也看不見。
這時,旅遊車猛地刹車,有人伸出腦袋一看,原來在旅遊車前的路上,有幾隻灰色的野鴿子正悠然嬉戲,旁若無人。
旅遊車又往前開去,忽然峰回路轉,眼前出現了一塊小小的開闊地,白塔巍峨、寺院林立的台懷鎮到了,舉世聞名的佛教聖地五台山,呈現在龍飛眼前。此時,五彩錦緞般的晚霞,正張掛在峽穀後麵的山脊上。寺院鍍上了金色的邊緣,一些林木隱進了藍色的陰影裏,被時光剝落輝煌的朱梁畫棟間,繞著一對對燕子,無憂無慮地嬉戲追逐。亭台、樓閣、殿簷、牆壁、石刻、木雕、彩繪、古井,都能講述各種佛經故事;攀附在石縫間的野蘭、青藤、迎春花都顯示著這裏生機勃勃的過去,不知從哪裏響起了陣陣鍾聲,悠遠、沉重、緩慢,逐漸消失在油畫般的白樺林中,有隻黃白相間的奶牛慢吞吞地嚼著青草。
龍飛下了旅遊車,完全被五台山的秀麗景色所感染,正值驕陽炎炎,然而五台山卻爽快宜人,峰巒疊翠,林木蔥籠,野花爛漫,清泉遍地,伽藍寺宇,散布其間,時而清風徐徐拂人麵頰,使人感到稱心愜意。
那個左臉有黑痣的人朝前走去,龍飛遠遠地跟著他。那人徐徐走入塔院寺,天已黑下來,龍飛快走幾步,與那人拉開一定距離。他想著那人究竟與誰接頭。
塔院寺有一座高高聳峙的大白塔,素身金頂。這座塔在漢明帝以前就有了。佛教傳言,公元前486年,釋伽牟尼佛滅度,其屍骨煉就八萬四千個舍利子,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寶鑄成了八萬四千座塔,頒於茫茫大千世界,每座塔內藏一個舍利子。五台山的塔叫慈壽塔,是中國十九座寶塔之一,據說原來阿育王鑄的那座慈壽塔,就藏在大白塔腹內。
這時,一陣晚風襲來,風吹鈴響,悠然成韻,別有一番幽雅情趣。大白塔北側有一座麵寬五間、高兩層的大藏經閣。正中上方有一塊木匾,上書:兩塔今唯一尚存,既成必環有名言。如尋舍利及絲發,未識文殊與世尊。是清代乾隆皇帝所題。
龍飛走進大慈延壽寶殿,隻見內有釋伽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十八羅漢。殿院狹窄,出殿數步,就到了居高臨下的山門前。
塔院寺山門的石台階東側,緊接著就是萬佛閣的入口,萬佛閣是塔院寺的屬廟。那人站在殿內三菩薩像前怔了一會兒,用一雙賊眼左右瞧瞧。龍飛忙躲到殿後。
那人摸了摸觀音騎的“朝天吼”,又朝後麵走去。他穿過五龍王殿,來到殊像寺。寺外牌樓的前下方,有一股清澈見底,汨汨而流的泉水。那人趴在泉邊喝了幾口泉水,正見有個小尼姑出來汲水。那人一見尼姑,愣了一下。
小尼姑放下木桶,咯咯笑道:“老大爺,這泉可是神泉,取名般若,是梵語‘增加智慧’的意思。你喝了此水,定能長智慧。”
那人苦笑了一下,走入殿院。龍飛也跟入殿院,可是那老人蹤跡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