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聯誼她從不參加,也不曾和同學一起在街頭逛到很晚,她必須對自己的每一項行為舉止負責,也不想製造突發事件讓隨從們為難,因為她明白他們的生活既乏味又疲憊。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樸槿惠內心的善良。
她那些女同學在下課後便會一起去聽音樂、看電影,或者逛街、參加派對等,大部分做家教的同學也會在一起嬉鬧著談論各自的學生;男同學們下課後會三五成群一起去喝酒。雖然有時也會好奇他們的生活,但樸槿惠依然無法豪邁地和一群男孩喝酒。當時她才剛剛20歲,年華青澀蔥蘢,正值容易害羞的年紀。
即便樸槿惠有時也會羨慕同學們的自由和灑脫,偶爾也會和一群同學們一起迎著春風賞花,但她深知自己身份的特殊,必須過一種接受約束的生活,所以隻好把精力轉移到累積知識上,以此來獲得更充實的滿足感。
雖然樸槿惠是個標準的好學生,規矩,守紀,全力以赴地學習課業,但她也有曠課的經曆。有一次,她突然心血來潮地想去外麵散散心,便大膽擺脫了隨從,溜出校園過了一天隨心所欲的生活。
坐上去明洞的公交車後,她打開車窗,讓和煦的春風吹在臉上,望著天空中飄著的朵朵白雲,她為眼前美麗靜謐的景色深深地陶醉了,一瞬間覺得生活是如此美好。
下了公交車之後,她隨意遊走在明洞的各個角落,腳步輕盈得如同野外放風箏的少女。遊玩了一個多小時後,她的目光又被中央劇場前的《Farewell·My Love》電影海報吸引住了。於是毫不猶豫地買票進場,因為平日上午沒有什麼人,包括她在內的三個觀眾就像包場一樣盡情地觀賞電影。看完電影後,她又在街上閑逛,盡情享受著春日的悠閑氣氛。
在櫥窗看到喜歡的衣服也會進去試穿,偶爾店員會問:“您好眼熟啊,是不是上過電視呢?”這時她會微笑響應:“我是大眾臉,經常被說長得像誰。”
在路上她又發現了一間咖啡廳,裏麵布景溫馨,便進去挑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凝望路上來來往往的人群。喝完咖啡後她又去了明洞教堂參加了禮拜。
“圖_中_不_figure_0058_0004_em”
“圖說”年輕時代的樸槿惠在打乒乓球“/圖說”
從教堂出來後,已是暮色四合,到了回家的時間。回到家後,讓她意外的是父母並沒有責怪她,而是平靜地和她一起用了晚餐。
這一天,是她一個人的精彩時光,也是她“羞澀”社交的一個縮影。
偶爾,樸槿惠也會和同學們一起去學校對麵的音樂茶房聊天。學校前的茶房和現在的咖啡廳氣氛不同,茶房裏燈光昏暗,猶如深山窯洞一般,通常房裏會播放申忠賢、金秋子、宋昌識等人的歌,偶爾也會有長發男出來彈著吉他唱悲傷的歌曲。茶房裏唯一讓樸槿惠難以忍受的是男同學抽煙的煙味。
午餐時間也算是樸槿惠大學生活中的樂趣之一。那時候學校餐廳的午餐菜單隻有三種,炸醬麵、炒飯、蛋包飯。這三種飯裏麵炸醬麵最經濟實惠,炸醬麵30韓元、炒飯50韓元、蛋包飯70韓元。大家的愛好各有不同,所以每次都點不一樣的菜,一邊聊天一邊分著吃,同樣熱鬧非凡,在交談中也拉近了彼此的關係。
當時學校校規很嚴,如果曠課就無法順利升級,更無法準時畢業,加之教授們對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學生如果不加倍努力,功課的成績將很難得到優秀等級。好勝心極強的樸槿惠為了能有優異的成績,便整日夾著厚重的書本和同學們勤奮地穿梭在實驗室和教室之間。
在這種良好學風的影響下,即使學校旁邊偶爾也會有人示威遊行,但校園內的環境還算平靜安然。大家經常可以看到女孩子穿著顏色豔麗的飄逸裙子,三三兩兩坐在草地上,也可以看到一些男孩子在深情地彈唱著吉他。
到了大三時,實驗作業開始逐漸變多,並且經常是團隊協作,這也使樸槿惠的社交能力進一步得到了加強。當時,物理實驗必須兩人一組進行,那天她的夥伴是ROTC(預備長官學生軍)報考生。當天他倆約定晚上7點一起在實驗室做功課,不見不散,因為他有一場訓練要參加。
晚上7點樸槿惠準時來到實驗室,可是她等了半個小時都沒有見到那位同學出現。由於當時沒有手機,所以無法聯係。樸槿惠為了不毀約,就一直在實驗室等待。三個小時後,那位同學終於出現了。那位同學被她遵守約定的行為感動了。
由於12點學校會關門,他們決定把未完成的實驗延遲到第二天來做。走出實驗室,兩人一起散步到正門,途中他們一起聊夢想,聊未來,聊畢業後的生活。
同學問她:“你覺得以後我們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她說:“我希望大家能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同學又問:“槿惠,你有什麼樣的夢想啊?”
她說:“目前沒有具體想過,不過希望自己能一直讀書,將來做一名學者或研究員。”說完,她深吸了一口秋夜中清爽的空氣,抬頭仰望著天空中閃耀著光芒的北鬥星,又陷入了遐想中。
事後樸槿惠回憶說:“我們聊的話題雖然有點嚴肅,但我很喜歡和朋友聊這些話題,想象別人的誌願、希望、未來的夢想與熱忱,讓我覺得人生非常美好。也正是這些聊天過程,讓我變得比以往要健談多了,在社交場合也不再那麼羞澀了。”
代母“出征”:首次登上外交舞台
從樸槿惠告訴父親自己想讀電子工程專業,以便報效祖國那天開始,樸正熙便開始利用各種機會把樸槿惠帶往各種場合,讓她去開拓眼界,增長見識。在一次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公開訪問行程中,父親沒有事先告知她就在參加訪問的名單上填了“樸槿惠”的名字。這一次出國還不能算是登上外交舞台,這隻是一次小小的訪問,讓她以隨行人員的身份參與。但這次訪問經曆對她來說,卻是一場新鮮的震撼教育,讓她的心靈受到了洗禮。
當樸槿惠踏上了大洋洲的土地時,那些在童話中才會出現的大洋洲住宅給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間房子都是白色的屋頂配上大大的窗戶,美麗的庭院裏種滿了花草樹木,花團錦簇、芳香撲鼻,家家戶戶的樹上結滿了誘人的果實,令人垂涎欲滴……這一派盛世祥和的景象,象征著這個國家的美麗、富饒。
看著異國人民過著悠閑又富裕的生活,樸槿惠心中升騰起一種沉重的使命感,她終於體會到為什麼自己的國家要快速實現經濟成長。看著那些傍晚散步的人們,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滿足的笑容,她深切感到自己國家的貧困和落後,心中充滿了惆悵。
“圖_中_不_figure_0061_0005_em”
“圖說”1968年9月,16歲的樸槿惠隨父母出訪,於23日抵達美屬薩摩亞的帕果帕果機場,這也是樸槿惠的第一次出國之旅。圖中為樸槿惠與美屬薩摩亞小姐合影“/圖說”
那次隨行訪問結束後,樸槿惠心中的鬥誌被點燃了,她心懷“自己的國家將來也會無比富庶”的堅定信念回到了韓國。從那以後,她便時常告誡自己不能做井底之蛙。
其實,樸槿惠首次登上外交舞台是在1972年,那年她20歲。當時,她正在西江大學讀書,有一天,她突然被告知有個訪問國外的行程需要她參加。
1972年10月的一天,西班牙大使來信邀請陸英修女士參加某公司的典禮,但因陸英修女士那段時間非常忙碌,行程已經沒有一點空當,所以決定由樸槿惠來代替她參加。
在還來不及熟悉西班牙這個國家的情況下,樸槿惠的外交任務就開始了。
正式訪問西班牙那天,樸槿惠受到了西班牙人民的熱烈歡迎。她在眾多的西班牙人麵前登上演講台,並用西班牙語朗讀了5分鍾的演講稿,最後將一艘剛下水的油輪命名為:天佑號-1.演講結束後,熱情的西班牙人立刻歡呼雀躍起來。
在訪問西班牙的過程中,最讓樸槿惠欣慰的是西班牙人民果然和傳聞中一樣熱情,處處都是笑容和煦的俊男美女,絲毫不負節慶國度的美名。
訪問結束時,樸槿惠告訴西班牙的活動組織者,希望將來有機會可以來西班牙參加西班牙最著名的慶典——奔牛節。西班牙政府當即表示隨時歡迎樸槿惠來參加,並承諾一定會讓她感受到西班牙人民熱情和自由的精神。
西班牙訪問結束後的第二年,夏威夷舉辦的“韓國移民”10周年慶祝典禮傳來了邀請,這次樸槿惠依然是代替母親前往。原因同上次一樣,母親的行程已經沒有一點空當。
不過,這次訪問夏威夷的目的和意義,與過去訪問西班牙時完全不同。因為此次訪問是國家性的意義,代表韓國全體國民,是極為重要的典禮,所以不容許發生絲毫失誤,責任更加重大。當時樸正熙的秘書們擔心樸槿惠年紀太小,經驗不足,恐怕難以勝任,畢竟她才21歲,在秘書們的眼中還隻是個小女孩。但陸英修女士卻充滿信心地對他們說:“你們完全不用擔心,槿惠一定會做得很好。”
即使是時隔多年後,樸槿惠依然清晰地記得自己當時內心的悸動,真是既緊張又期待,可謂百感交集。為了使自己能夠勝任這次訪問,樸槿惠不僅閱讀了典禮的相關資料,還研究了當地風俗、經濟能力、文化差異、重要人士、政治糾紛等資料。從樸槿惠一絲不苟地“備戰”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她已經具備了沉甸甸的責任感,在如花的年華裏她就已經懂得了承擔和麵對,這些也將成為她在今後的政治生涯中勇搏激流的資本。
當樸槿惠了解了相關資料後,又要麵對服裝這個難題。要想更加契合典禮和宴會的不同氣氛,就需要搭配不同的衣服、皮鞋、手表、手提包等,但對於還是學生身份的她來說,全部買新衣服無疑是不現實的。最後她決定在母親的衣服和飾品中挑選適當的借來佩戴,當然這一做法也得到了母親的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