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總統的家教課:在傷痛中成長(3 / 3)

“在擔任‘第一夫人’的時期,我享受了與世界各國的頂尖人物和偉大人物見麵的機會,直到現在依舊和當時見麵的人們保持著良好的交流關係。”

“外交訓練並不是短時間內可以練成的,就像需要長時間的成熟才能釀出陶醉人心的紅酒一樣,它需要時間和真誠的磨煉。雖然當時我並沒有發現,但現在回想當時我在第一夫人的位置,不斷通過反複的預習和複習,的確培養了對外界的敏感度。”如今已經身為韓國總統的樸槿惠在回想當初在“第一夫人”的位置所做的努力時這樣說道。

兢兢業業扮演“第一夫人”角色

樸槿惠在《我的母親陸英修》中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對我而言,母親不僅是我的老師,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可以盡情地將自己的心裏話講給她聽而不必感到害羞,更不必有擔心。我能感受到母親的智慧與沉思,因為母親常常在不經意間就讓我獲得很多啟迪。22歲的我,不但年齡不大,而且對人世間的經驗與思考都很不充分,但是我覺得我應該秉承母親的遺業,應該幫助孑然一身的父親,隻有這樣才能肩負起“第一夫人”這樣的重任。盡管這對我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那些勸我應該代替母親位置的人們的安慰和鼓勵都是我日後事業的堅強支柱。

在母親葬禮儀式結束的一個月後,樸槿惠極力克服並戰勝了心中的喪母之痛,她胸佩喪章,代替自己母親,以韓國的“第一夫人”的身份出席預定的“總統夫人杯母親排球比賽”。在賽場上,樸槿惠用泰然自若的表情來麵對那些還沒有從失去陸英修女士的悲痛中走出來的韓國民眾。麵對這些人的眼淚,樸槿惠的心中也是十分難受,但是,“第一夫人”不僅僅是個身份,更是一種職責,這份職責不允許樸槿惠因個人悲傷出現任何差錯。

與其他同齡的女孩子忙著朋友聚會,忙著實現自己的青春夢想,或者忙著在工作崗位中證明自己相比,樸槿惠幾乎沒有別的選擇,她的麵前隻有這條與眾不同的“第一夫人”之路。剛剛成為“第一夫人”後,樸槿惠開始接見各國首腦政要、會見各界名流,並積極活躍在國內外政治舞台上。雖然還隻是22歲的年輕少女,但知道忠於其事的樸槿惠根本就顧不上憐惜自己。她在其自傳中這樣描述她的經曆:

在我接任“第一夫人”後,工作和母親平時處理日常民情申訴並沒有兩樣。我每天都要翻閱數百封民眾的來信後才回房睡覺。填補母親離去的空位確實是件繁重的事情,“第一夫人”的角色一點也不輕鬆,這是一個無限的責任的延續。母親總是在看完民情來信後把信上的情況反映給父親,並給他提出建議,正是因為這樣,母親才會被稱為“青瓦台的在野黨”。而我原本一心隻想成為學者,麵對如此繁重的事情實在是感到壓力巨大。但是母親榜樣的力量以及必須要做的使命感給了我強大的動力,我相信這是支撐我堅持下來的巨大力量。我知道這是不能推脫,也無法推脫、無法逃避的任務。我沒有可以逃生的“安全通道”,隻有深重的責任。想要成為像母親一樣優秀的“第一夫人”,我隻能拚盡全身心的努力,我在內心不斷地鼓勵自己。

在成為“第一夫人”之前,樸槿惠也曾經幻想自己像其他普通女孩子一樣,享受愛情的甜蜜和家庭的幸福。可是,男孩子們一聽說她是樸正熙的女兒就“逃之夭夭”了。也正是在這段時間,樸槿惠獲得了“冰公主”這一稱呼。

“圖_中_不_figure_0091_0006_em”

“圖說”樸槿惠和其父樸正熙“/圖說”

在“第一夫人”這個位置上,樸槿惠不敢有絲毫的偷懶、懈怠、大意,她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因為母親的榜樣在那裏。也是這一經曆和過程奠定了她後來走上政壇並成為一位傑出政治人物的基礎。

很多人以為身在青瓦台的樸槿惠過著貴族般安樂而享受的生活。實際上,樸槿惠每天的生活都很忙碌和緊張,像是戰爭一般。樸槿惠成為“第一夫人”後的一係列作為,都像極了她的母親陸英修。不管多忙,樸槿惠都不忘積極參加各種服務性的誌願者活動;不管多忙,她都要積極協助父親處理各種國家的事情。

為了能盡快處理這些堆積如山的工作,她不得不減少睡眠時間用來工作。

在忙碌之餘,她還要經常陪同父親到全國各地視察國情,並考察現場作業。在這一過程中,她跟父親的很多對話都是在行駛的車上進行的。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樸槿惠從父親那兒學到了很多治國經驗,培養了政治眼光,拓寬了政治視野。

關於“第一夫人”的生活,樸槿惠曾經回憶說:“我真的是很認真地去做了。”樸槿惠的作為確如其言,她不僅竭力扮演好這一角色,而且還學到了別人無法接觸和嚐試的政治經驗。雖然忙碌而且辛苦,可也正是在那時,她領悟到了從事政治的艱辛和不易。“記得那時在西江大學讀書時,我都不曾想象會有這麼多的社會活動。上學時我以為我的專業電子工程學就是最難的了,可是母親去世的變故使得我很意外地走上了‘第一夫人’的位置。那時我才終於明白,做‘第一夫人’遠比研究電子工程學難多了。”

“第一夫人”時期積累的寶貴經驗、父親樸正熙的指導和幫助以及樸槿惠本人的虛心學習,都成為她今後活躍在韓國政壇上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