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智囊全集下(11)(2 / 3)

子西對沈諸梁的這番話不以為然,仍然召來王孫勝,讓他駐守在吳、楚邊境,成為白公。後來,吳國戰敗,白公請求把戰利品獻給楚王,不久又發動了叛亂,把子西和子西的弟弟子期都殺掉了。

孫堅皇甫酈孫堅嚐參張溫軍事。溫以詔書召董卓,卓良久乃至,而詞對頗傲。堅前耳語溫曰:"卓負大罪而敢鴟張大言,其中不測。宜以'召不時至'按軍法斬之。"溫不從,卓後果橫不能製。

中平二年,董卓拜並州牧,詔使以兵委皇甫嵩。卓不從。時嵩從子酈在軍中,(邊批:此子可用。)說嵩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唯大人耳。今卓被詔委兵,而上書自請,是逆命也。又以京師昏亂,躊躇不進,此懷奸也。且其凶戾無親,將士不附,大人今為元帥,仗國威以討之,上顯忠義,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嵩曰:"專命雖有罪,專誅亦有責,不如顯奏其事,使朝廷自裁。"(邊批:此時用道學語不著。)於是上書以聞。帝讓卓,卓愈增怨嵩。及卓秉政,嵩幾不免。

(評注:觀此二條,方知哥舒翰誅張擢,李光弼斬崔眾是大手段、大見識,事見《威克部》。)

“譯文”

東漢未年,孫堅曾經做過張溫的軍事參謀。有一次,張溫用皇帝的詔書召見董卓,董卓卻等了很長時間才到,而且言詞還頗為傲慢。孫堅走到張溫的身邊,對他耳語說:"董卓身負大罪,還敢如此囂張狂言,其居心實是不可揣測的。應該用'應召不按時到'的罪名,按軍法殺掉他。"張溫不聽,董卓後來果然橫行殘暴,無人能夠控製。

漢靈帝中平二年,董卓做並州太守。朝廷下詔命令他帶兵服從皇甫嵩的節製,董卓拒不奉詔服從,當時,皇甫嵩過繼的兒子皇甫鄖也在軍中任職,他就這件事向皇甫嵩進?說:"當今朝廷失政,百姓有倒懸之苦,能夠使國家轉危為安、挽救社稷不致傾覆,隻有大人您了。現在董卓奉皇帝詔令,讓其帶兵歸大人指揮,他卻上書請求獨自帶兵,這是違抗聖命。再以京師混亂為由,遲遲不向前進軍,這是他內心奸詐。況且他性情殘暴凶狠,六親不認,將士不服。大人您現在身為元帥,仗著國家的威力討伐他,上對朝廷,顯示了忠義之節,下對百姓,鏟除了凶惡之人,這是可比擬齊桓公、晉文公的大事業呀。"皇甫篙說:"董卓獨斷專行,不服從詔令,雖然有罪,我不請求朝廷就去誅殺他,也是要有過失的。不如把這件事上報朝廷,讓朝廷決定如何處理。"於是把董卓不服詔令的情形上報給朝廷知道。靈帝為此指責了董卓,董卓更加怨恨皇甫篙,等到後來董卓專政,皇甫嵩幾乎未能幸免於難。

曹瑋河西首領趙元昊反,上問邊備,輔臣皆不能對。明日,樞密四人皆罷,王?謫虢州。翰林學士蘇公儀與?善,出城見之。?謂公儀曰:"?之此行,前十年已有人言之。"公儀曰:"此術士也。"?曰:"非也。昔時為三司鹽鐵副使,疏決獄囚至河北,是時曹南院自陝西謫官初起為定帥。?至定,治事畢,瑋謂?曰:'公事已畢,自此當還,明日願少留一日,欲有所言。'?既愛其雄材,又聞欲有所言,遂為之留。明日,具饌甚簡儉,食罷,屏左右,曰:'公滿麵權骨,不為樞輔即邊帥,或謂公當作相,則不能也。不十年,必總樞於此。時西方當有警,公宜預講邊備,搜閱人材,不然無以應卒。'?曰:'四境之事,唯公知之,何以見教?'曹曰:'瑋在陝西日,河西趙德明嚐使以馬易於中國,怒其息微,欲殺之,莫可諫止,德明有一子,年方十餘歲,極諫不已:以戰馬資鄰國已是失計,今更以資殺邊人,則誰肯為我用者!瑋聞其言,私念之曰:此子欲用其人矣,是必有異誌!聞其常往來於市中,瑋欲一識之,屢使人誘致之,不可得,乃使善畫者圖其貌,既至觀之,真英物也!此子必為邊患,計其時節,正在公秉政之日,公其勉之!?是時殊未以為然,今知其所畫,乃元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