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裏豁然奔出宮殿,項盾已經無影無蹤。毛裏廢然將梁柱一劈,手中的青銅劍,卻斷為了兩截。
“將軍,宮殿四周已經被團團圍住,軍士皆是赤甲赤旗,是楚國人!”牙將惶然道。
毛裏執劍之手一陣顫抖,手中的短劍,砰然掉落。
“他們有多少人?”
“回稟將軍,一眼望去,密如蟻穴,恐怕十倍於我軍……”牙將不禁也驚恐起來。
楚國的令尹,正是吳起!吳起被公孫鞅和公叔痤以卑劣的小伎倆逼出魏國,沒想到卻在楚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舉成為楚國令尹,出則為將,入則為相。權力之大,恐怕公叔痤都要眼紅了。
毛裏本以為吳起是勇戰派,不屑於陰謀詭計,所以才被公叔痤稍微一逼,便憤然離去。心中隱然覺得可惜,沒料到,自己卻栽在了吳起的陰謀之中!
想當初吳起出走,其實又怎是公叔痤那拙劣計謀逼得,恐怕吳起早跟楚王有了來往,不然為何吳起一到楚國,楚王毫不避嫌,便將令尹之位拱手送出。
楚國令尹不同於中原的相國,楚國除了王族是華夏族,轄下其他貴族和居民,皆是“蠻夷”。甚至有人認為,楚人是西亞米地亞人的後代。因為米地亞人信奉拜火教,而楚人亦極其崇拜火神祝融。
楚國不但充滿了異族文化,而且極為強盛。齊桓晉文尊王攘夷,其中的“夷”,就是北方的狄人,南方的楚人。狄人逐漸被中原各國消滅,隻剩下了一個小小的中山國;而楚人,卻一直強大,楚莊王甚至率軍北上,問鼎中原!而成為中原霸主的硬性條件,也就隻有了一條:戰勝威脅華夏文明的楚國!
終於,東南方的姬姓小國吳國,突然崛起,將楚國差點滅亡。中原各國頓時又感到了希望,吳王夫差成為一代霸主。然而好景不長,吳國剛剛稱霸,就被蠻夷小國越國襲擊而滅亡。
越國滅吳後,又消沉了下去。而楚國卻漸漸恢複元氣,楚國的宿敵——晉國卻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分裂成了四個國家。然而,魏文侯卻繼承了晉國的霸業,聯合韓趙二國,大破楚國,一直殺到了桑丘!從此魏國便成了新的中原霸主。
吳起被楚王重用,早就引起中原各國關注。雖然楚國王族,是高陽帝顓頊後人,可是楚國這個國家,卻實實在在不是華夏一族。華夏族大國韓趙魏燕齊五國多次密商弱楚計劃,可是由於五國的矛盾,計劃無一不胎死腹中。而前次華夏族的霸主魏國,趁趙國內亂而侵襲,卻打了敗仗,威信大損,五國之間又開始各自齷齪起來。
毛裏心裏不禁大亂,如果吳起真的出動楚軍,很有可能的是,龐涓的兩萬精兵,一定沒法指望了。而包圍睢陽的五萬韓軍,在韓山堅那個白癡的指揮下,恐怕也危機四伏!
毛裏暗罵自己不該太過草率,如果繼續待在睢陽城外。縱然楚軍出動,也不會落得如此之慘!
楚國變法,不是矛盾重重嗎,難道消息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