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赴楚(1 / 2)

彭城到郢都,至少有百天的路途。毛裏乘坐的馬車看似豪華,卻跟囚車沒有什麼兩樣。旋兒曆經彭城之變,已經無依無靠,將他當做了唯一的親人一樣。雖然這百日乘車,苦悶至極,卻也至少有了個伴兒。

押送毛裏的楚軍士兵,是與楚國王牌精銳——方城車師齊名的吳起新卒。楚國的方城車師,是春秋車師中真正的王牌。晉國和宋國的車師,遠遠不能與之相比,所以晉國自魏舒化車為步之後,三晉均強於步兵,而弱於車師了。而吳起新卒,則是吳起根據在魏國創立軍籍,訓練武卒的經驗,在楚國依法炮製,並且在新卒練成後,馬上平定了方城車師幾百年都沒有完全征服的百越蠻兵,隱隱然已經取代了方城車師在楚國軍界的地位。

毛裏早就聽說吳起在楚國訓練新卒,和方城車師舊將矛盾重重。方城車師的軍權,一直掌握在昭、屈、景三大族貴族之手。楚悼王重用吳起,訓練新卒數萬,又一舉平定百越,不但三大族貴族麵上無光,更是搶了三大族拓展封地的飯碗。

方城車師,顧名思義,就是駐紮在方城的楚軍主力部隊,主要兵種是車師。方城就是後世的南陽一帶,西接虎狼之邦秦國,北靠韓鄭,東鄰中原霸主魏國,是楚國第一軍事重鎮。楚國自幾百年前開疆北拓,被周朝征討大敗後,開始在北部修建長城,將宛城周圍數百裏半包圍起來,便從此形象地稱為方城。後世楚國依托方城,逐漸強盛起來,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形象地描述道:“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爭強中國,多築列城於北方,以逼華夏。”

而方城修好之後,便成了楚國對抗中原各國的前線。楚國強盛,則車師出方城北略。楚國衰落,則龜縮於方城之中,中原各國也隻能退兵。就是在吳王闔閭率軍滅楚的戰爭中,由於方城的原因,北方的晉國一直難以趁火打劫。就算是後來楚國複國,東方吳越爭霸,楚國的主力軍隊依然駐紮在方城,而不是東方前線昭關。

由此可見,方城車師眾將權力之大,地位之重。吳起變法,勢必惹怒這群人,所以毛裏在伐宋的時候,齊國和魏國都考慮了對策,而偏偏就忽視了楚國。

毛裏長歎一聲,隻要沒被砍頭,知足了……

毛裏這一次伐宋,很窩囊。可是在《史記》中,卻是這樣記載的:“裏將韓軍,圍睢陽不克,取彭城,執宋公。楚悼王以項盾為將,伏擊韓軍,裏遂奔楚。”寫的很簡單,不軌也很囧,毛裏被伏擊了,居然“遂奔楚”……

《史記索隱》中,司馬貞想當然地以為毛裏又在胡來,隻有一句評語:“臣魏而將韓,將韓而仕楚,裏實為三姓家奴矣!”在這裏司馬貞將毛裏上升到了呂布這一境界,看來司馬貞和祖先司馬遷不同,開始讚美毛裏了。

《資治通鑒》中,司馬光很精辟地評點一句:“此為二求也!”

毛裏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這司馬家祖孫如何評價,他現在想的是,到楚國怎麼想辦法再哄得楚王歡心,不但保住小命,而且楚國領土極為廣闊,弄不好楚王就會把哪塊新占領的百越族的土地賞賜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