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被上帝咬過的蘋果(1 / 1)

有一個盲人,小時候深為自己的缺陷煩惱沮喪,認定這是老天在懲罰他,自己這一輩子算完了。後來一位老師開導他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從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鍾愛,開始振作起來,向命運挑戰。若幹年後,他成了一個著名的盲人推拿師,為許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跡被寫進當地的小學課本。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這個思路太奇特了,盡管這有點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個世界上誰不需要找點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這個理由又是這樣的善解人意,幽默可愛。

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傑,文學家彌爾頓是瞎子,大音樂家貝多芬是聾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啞巴,如果用“上帝咬蘋果”的理論來推理,他們也都是由於上帝特別喜愛,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緣故。

就說帕格尼尼吧,4歲時出麻疹,險些喪命;7歲時患肺炎,又幾近夭折;46歲時牙齒全部掉光;47歲時視力急劇下降,幾乎失明;50歲時又成了啞巴。上帝這一口咬得太重了,可是也造就了一個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歲學琴,即顯天分;8歲時已小有名氣;12歲時舉辦首次音樂會,即大獲成功。之後,他的琴聲幾乎遍及世界,擁有無數的崇拜者,他在與病痛的搏鬥中,用獨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世界。著名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是“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有人說,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幾倍於天才的苦難。這話真不假。

上帝吝嗇得很,決不肯把所有的好處都給一個人,當你遇到這些不如意時,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棄,頂好的辦法,就是像那個老師那樣去自勵自慰:我們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隻不過上帝特別喜歡我,所以咬的這一口更大罷了。

或許每個人都是上帝精心設計的一個作品,他巧妙地安排好了一切。隻不過有許多時候,上帝是把苦難放在明顯的位置上,而把才華掩蓋了起來。

不是勝利便是苦難,如果是苦難,那麼這苦難也是勝利,不過是未來的勝利。

——列夫·托爾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