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失兄之痛(2)(2 / 2)

建峰吾弟,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為兄必定已經殉職。為兄這一輩子,最值得慶幸的是與你相識相知,能有你這麼一位手足情深的兄弟。為兄在此有一事相求,家母就托付給弟了。這次為兄是不得不死,弟可得好好活著,直到革命勝利,將來替為兄好好地看看新生之中國,真正地平等、博愛和自由,那為兄也就死得其所,可以含笑九泉了。

陳建峰牙關緊咬,手持信箋,索索發抖。蔣先雲在信中寬慰陳建峰,告訴陳建峰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殉職一事,而對革命對共產黨心生怨恨,他蔣先雲從不後悔參加革命參加共產黨,蔣先雲還告誡陳建峰,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千萬不可意氣行事。

蔣先雲還在信中提到了徐雪涵,說徐雪涵雖然是大資本家的女兒,但她值得陳建峰去愛,真正的愛情是沒有階級之分的。蔣先雲說自己還以為能喝上陳建峰的喜酒,現在看來是不行了,隻能跟陳建峰說一聲抱歉:原諒為兄爽約。

蔣先雲最後在信中說:建峰,如果你信為兄,那就堅定不移地跟共產黨走,如果你認同,那就為為兄吹奏一曲《國際歌》吧,我喜歡聽這種雄渾的曲子,因為它充滿了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此去黃泉,想來並不孤單,有蔡光舉曹石泉曹淵等等黃埔好友相伴,咱一樣可以讓《國際歌》響徹黃泉,此生無憾。建峰,再見,如果有來生,來生咱們還做兄弟!

陳建峰淚又如雨下。

陳建峰小心地將蔣先雲的信揣在懷裏,他拿出徐雪涵送他的口琴,流著淚,麵對蔣先雲的靈柩吹奏,《國際歌》雄壯的音符頓時在大操場的上空響起。在陳建峰看信的時間裏,周恩來一直默默地陪在蔣母身邊,《國際歌》的音符一響起,周恩來忍不住高唱: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

要為真理而鬥爭

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

奴隸們起來?起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從來就沒有什麽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先是蔣民雲和陳建峰帶來的十餘名戰士,然後是蘇懋祿和守靈的將士,都跟著旋律齊聲高唱,高昂的《國際歌》激蕩在追悼會上空,雄渾而充滿催人奮進的力量。

此時天已大亮,陸陸續續有國共兩黨的要員和群眾走進現場,都自發地加入到大合唱的行列,歌聲越來越嘹亮,到最後,六萬人齊聲合唱,一時響徹武昌城。

這就是革命者,死何所懼,悲痛,同樣也有力量。

追悼大會按時進行,周恩來主持,惲代英致悼詞,羅章龍宣讀悼亡詩,諸多與蔣先雲關係要好的兩黨要員都發表了追思感言,周恩來讓陳建峰代表黃埔校友發言,陳建峰站在台前,麵對六萬人,目光冷峻:自黃埔建校以來,東征北伐,先有陳述、蔡光舉、葉尤等四十餘人犧牲,後有曹淵、方誌方、趙榮忠等三百五十餘人捐軀,現又有蔣先雲就此長眠,我黃埔校友為革命為中國之新生,前赴後繼,慷慨赴死,作為革命者,我們從來不畏懼死亡,今天我們活著,明日我們死去,下一個犧牲者為誰?我!陳建峰!算我一個。

陳建峰從南京到武漢,一路風餐露宿,風塵仆仆,其一進武昌,就打馬而至操場,形象有些邋遢,尤其是其淩晨跪行,膝蓋處磨出兩個破洞,血肉模糊,站在台上,一時讓人無法相信,這衣冠不整之人就是與蔣先雲同為蔣介石愛將的陳建峰,但陳建峰的話透著一股秉承烈士遺誌、死又何懼的大氣,讓台下的人們叢生出一種無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