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十送紅軍(5)(2 / 2)

陳建峰這才牽著馬,與徐雪涵依依不舍地話別。在陳建峰踏上浮橋的那一刻,耳邊響起一首動人的贛南民歌:

一送(裏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

秋風(裏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

山上(裏格)野鹿聲聲哀號

樹樹(裏格)梧桐葉呀葉落光

問一聲親人紅軍啊

幾時(裏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

三送(裏格)紅軍(介支個)到哪山

山上(裏格)包穀(介支個)金燦燦

包穀種子(介支個)紅軍種

包穀棒棒咱們窮人掰

緊緊拉著紅軍手紅軍啊

撒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五送(裏格)紅軍(介支個)過了坡

鴻雁(裏格)陣陣(介支個)空中過

鴻雁(裏格)能夠捎書信

鴻雁(裏格)飛到天涯海角

千言萬語囑咐紅軍啊

捎信(裏格)多把(介支個)革命說。

是徐雪涵的歌聲,歌聲悠揚而淒婉,有一絲沙啞的哭腔。這是一首中央蘇區耳熟能詳的民歌,這些年蘇區戰鬥頻繁,每當紅軍上前線,各個村子的百姓經常到村頭、河邊、大道旁送別紅軍,一邊送一邊唱。這首歌非常口語化,歌詞中夾雜著不少俚語、方言,唱半句,停半句,陳建峰不知道徐雪涵什麼時候學會了這首送別的歌,陳建峰回望,徐雪涵站在毛澤東和賀子珍的身邊,邊唱邊揮手。

七送(裏格)紅軍(介支個)五鬥江

江上(裏格)船兒(介支個)穿梭忙

千軍萬馬(介支個)江畔站

十萬百姓淚汪汪

恩情似海不能忘紅軍啊

革命成功(介支個)早回鄉

九送紅軍上大道

鑼兒無聲鼓不敲鼓不敲

雙雙(裏格)拉著長繭的手

心像(裏格)黃連臉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紅軍啊

盼望(裏格)早日(介支個)傳捷報

十送(裏格)紅軍(介支個)望月亭

望月(裏格)亭上(介支個)搭高台

高台(裏格)十丈白玉柱

雕龍(裏格)畫鳳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來晚也想紅軍啊

這台(裏格)名叫(介支個)望紅台

這台(裏格)名叫(介支個)望紅台

陳建峰就那麼站在浮橋邊,聽徐雪涵將這首歌唱完。陳建峰自然看不到,山包的火把下,此時的徐雪涵再也忍不住眼裏的淚水,眼淚無聲無息地流了一臉。

小山包上,徐雪涵將手捂成喇叭形,大喊:“陳建峰,你一定要記得你答應我的,你一定要好好的哦!”

當時的陳建峰還是有些大意,沒有去細細思量徐雪涵這話中的諸多意思,他朝毛澤東和徐雪涵站立的方向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然後踏上了於都河上的浮橋。

一直到多年以後,陳建峰才明白徐雪涵那一句話是在委婉地向他告別,而他踏上浮橋回望的那一眼,會是他此生看到徐雪涵的最後一眼,他隨後的人生中,一想起徐雪涵,耳邊就會響起這首淒婉的歌聲,和徐雪涵聲嘶力竭的這一句:“陳建峰,你一定要好好的哦!”

以後陳建峰的夢裏,翻來覆去都是徐雪涵的這一句話,隻是有時是徐雪涵站在通紅的火把下,有時是徐雪涵站在一樹重重疊疊粉紅的榆葉梅下,榆葉梅如雨地落在徐雪涵的身上和地上,陳建峰伸出手,去撫摸徐雪涵的臉,可徐雪涵看似近在咫尺,可他陳建峰卻總也摸不到,陳建峰又急又惱,就在這一霎那驚醒,而每每醒來,陳建峰都是一身的汗和一臉的淚。

很多年後,當陳建峰陪同毛澤東在北京剛落成的人民大會堂觀看軍隊的文藝彙演,當這首改編後的《十送紅軍》突然在他的耳邊響起,陳建峰如何能控製得住自己的情感,當著毛澤東的麵肆無忌憚地嚎啕大哭。就在許多人驚愕萬分地看著陳建峰之際,隔著幾個座位的一代偉人毛澤東竟然在眾人的注視中,雙眼紅腫地走到陳建峰的身邊,扶著陳建峰的肩膀,久久不願放手。

而那天,渡過於都河的陳建峰回頭望過河去,河的對岸,除了星星點點的火把,如何看得見徐雪涵的身影,陳建峰翻身上馬,打馬向前。

一時馬蹄聲碎,火把如血。

(第二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