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無需再忍(1)(2 / 2)

胡長發嗬嗬一笑,問:“司令,既然主席在重慶談判,那咱要是將史平波打得屁滾尿流的,校長要是惱羞成怒,主席豈不是危險至極。”

陳建峰笑,說胡長發擔心主席安危,情有可原,但屬杞人憂天,談判靠的是什麼,不是耍嘴皮子,而是拚實力,晉東南這一仗打得越好,殲滅敵人越徹底,主席才會越安全,在談判桌說起話來才會越硬氣。所以鄧政委才會提出“打好長治戰役,支援重慶談判”的口號。陳建峰笑,說:“校長想和主席玩明修賤道暗度陳倉這一套,那他就是自作自受,自討苦吃,怨不得別人。”

胡長發不免覺得有些遺憾,說:“早知如此,前些時就不該將長治拱手讓給史平波。”

陳建峰笑,說:“這就叫此一時彼一時,咱們當時不將長治城讓給史平波,國民黨就會據此為藉口,說咱們共產黨蓄意破壞和平,同時國民黨頑固派的狼子野心就不可能如此快地暴露出來。咱們將長治城讓給史平波,就相當於是請君入甕,咱們在晉東南轉戰多年,群眾基礎好,地形熟,試想中島都對咱八路軍無計可施,到了後期根本不敢與我八路軍交鋒,隻敢躲在幾個縣城,得過且過,更不用說史平波了,以一個軍孤軍深入我八路軍傳統的活動範圍,想藉此控製長治地區,然後對我根據地形成鉗製之勢,史平波純屬一廂情願,無異於癡人說夢。毛主席為何不選擇其他解放區,而偏偏選在晉東南向國民黨頑固派打響第一槍,是因為這第一槍不打則已,一打就必須完勝,毛主席明白晉東南的形勢於八路軍有利,優勢明顯,史平波的這四個師無非就是甕中之鱉,捉與不捉就看咱的心情,以前是沒有必要,讓他一讓,現在是有必要,不能再讓,得將史平波這隻老鱉燉了。這是毛主席最愛打的政治仗,殲滅了史平波,就相當於給我那校長和閻老西一記重重的耳光,讓他們有所醒悟,明白不能逆大勢而行,讓他們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不得不重新坐到談判桌上去。”

胡長發吐了吐舌頭:“沒想到咱們這一仗的意義如此之大。”

轉過一道山嵐,張家村就出現在陳建峰的眼前,山嵐疊嶂,抗戰八年,張家村飽經戰火,雖然中島隨後對張家村的進犯都不敢再實行野蠻的屠殺,但張家村還是被中島燒了又燒。張家村在敵我雙方的眼裏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它成了抗日戰爭中八路軍一麵信念的旗幟,成了八路軍不屈不撓的一種象征,中島之所以屢屢焚燒張家村的目的也就在於此,他就是想藉此打擊根據地人民抗戰的信念。即便後來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中島再也無力進犯太行山腹地,但他還是不惜動用空軍,對張家村實行一輪又一輪的轟炸。

中島燒一次,陳建峰就建一次。中島炸塌一次,陳建峰就重建一回,直到抗戰勝利,張家村一直傲然屹立在太行山中,每次陳建峰回到張家村,站在山嵐之上看著對麵山腰之間的張家村,陳建峰就忍不住心中的激動,什麼是信念,信仰就是在艱難的時候仍然堅持自己,在坍塌後的又一次傲然佇立。

這也是陳建峰重新回到晉東南後,再一次將張家村作為軍分區司令部駐地的原因所在。站在張家村,陳建峰就感到一種革命的激情在胸中熊熊燃燒,有這麼多像張家村張大娘一樣至死不悔,無私支持八路軍的鄉親們作後盾,中國的革命肯定可以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這次也一樣,陳建峰坐在馬上,看著炊煙嫋嫋的張家村,陳建峰信心滿懷,長治這一仗,定叫史平波死無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