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致力還有一句話沒說:但願曙光別和陳長官交火才好。
周曙光盡管有投誠之心,並且從一開始就不想與陳建峰交鋒,但有些事情,不以他的意誌為轉移,該戰則戰,該投誠則投誠。
周曙光這支隊伍雖然屬陣前起義,但他又與其他起義的部隊不同,他是在與解放軍的激戰中驟然停戰的,其起義也起得很有骨氣,讓對手敬重。
戴致力第二天大舉從塘沽撤軍時,解放軍正在天津城展開巷戰。此時陳兵團的主力都在天津進行巷戰,負責監視塘沽戴致力兵團的是楊淮的一個師,這天上午十時,師長接到塘沽地下黨的同誌送來的消息,塘沽守軍正在通過海路撤軍,十餘艘運兵艦已經陸續離港,碼頭上隻餘四五艘運兵艦了。
一艘運兵艦,運一個團,也就是說戴致力的兵團已經有五分之三神不知鬼不覺地撤離了。這如何成,決不能讓戴致力逃了。
該師一萬人迅速向塘沽追擊,塘沽外圍的防線就成了一道繞不過去的坎。
外圍防線,周曙光看著陣地前沿突然湧現了一個團左右的解放軍主力,趕忙命令士兵喊話:“共軍兄弟,我們是陳建峰陳長官的舊部,想和貴軍談談條件,然後接受貴軍的改編。”
戴致力兵團與陳建峰的淵源,陳兵團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團長一聽,此事重大,趕忙向師長彙報,師長跑到前沿一看,見望遠鏡裏,周曙光部嚴陣以待,根本就不像要投誠起義的樣子。
師長直接與周曙光對話,說周曙光願意率部起義,歡迎至極,周曙光有什麼條件,可以提。
周曙光沒有過多條件,就一個:“十二點一到,所部立馬放下武器,十二點前,武器不但不會放下,而且還不會放解放軍的一兵一卒通過外圍防線。”
師長問周曙光這是為何。周曙光說他願意起義追隨陳建峰是情誼,但他作為戴致力的後軍,掩護戴致力安全撤退,這同樣是情誼。他周曙光接受戴致力最後一道的命令就是:在十二點前堅守陣地,十二點後,周曙光是戰是和,自行決定。
這樣的事情,師長聞所未聞,一時不知該怎麼辦,一個電話打到楊淮處,楊淮也不清楚這是不是周曙光的緩兵之計,決定先不管是真是假,打了再說。
命令一到,什麼都不用談了,打到十二點再說。
一時間,塘沽外圍炮聲隆隆,槍聲四起。
遠在塘沽的戴致力一聽外圍槍炮聲四起,歎了口氣,心想周曙光還是和陳兵團交鋒了。
戴致力敦促各部,趕緊上船,這邊提前一分鍾結束,那邊就少打一分鍾。
外圍陣地,兩軍都較上勁了,一個要拚死打開塘沽外圍的防線,一個要力保陣地不失,給撤退的兄弟爭取時間,楊淮的部隊以狠、猛著稱,周曙光的第一團也不是吃素的,沒有周曙光放下武器的命令,第一團也豁出去。
陣地上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
師長看著三個團在塘沽外圍二公裏長戰線苦戰一個小時,硬是沒能前進一步,不得不佩服,到底是司令員帶過的隊伍,國民黨的軍隊要是都這般經打,解放戰爭的進程隻怕沒有這麼快。
陳建峰很快知道塘沽外圍的這場戰鬥了,趕忙命令楊淮:停止進攻。
照現在這種情況,即便是突破了外圍防線,再趕到塘沽,戴致力兵團也撤得所剩無幾了,得不償失,與其如此,還不如靜等十二時的到來,到了十二點,周曙光再不放下武器,那就不惜一切代價,滅了他。
不過以陳建峰對周曙光的了解,一到十二時,周曙光肯定會放下武器,陣前起義。
陳建峰讓楊淮轉告:告訴周曙光,等老子打下天津,我就到塘沽請他喝酒。
三號首長直搖頭,說:“怎麼你陳建峰帶過的部隊都是一根筋,周曙光都已經準備陣前起義了,怎麼還這般軸。”
陳建峰笑,說:“周曙光要不是這樣,我陳建峰還瞧不起他。”
十二時整,周曙光看了看懷表,一看時鍾分鍾秒鍾,三種重疊,將表一合,命令:“所有人放下武器,向解放軍移交陣地。”
師長一看周曙光部十二點一到,準時放下武器,第一團的士兵一個個興高采烈地走出戰場,心想,剛才打得有如仇深似海,現在又如此興高采烈,簡直就是判若兩事,師長直後悔,因為剛才那一仗打得實在是太不明不白了。
塘沽就此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