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張勳不得不對複辟計劃作出重大修改。他決定先轉請李經羲出任內閣總理,暫且維護局麵。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在清朝曾任雲貴總督。其身份與徐世昌不相上下,而追根溯源,李鴻章實為北洋集團的始祖。段祺瑞的父親也曾在李鴻章手下做過事。李經羲身為北洋始祖之後,照理說,由他來統率北洋後輩將領,應該是最不成問題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日黎元洪宣布罷免段祺瑞國務總理職務時,也曾任命他為替代。無奈這位北洋始祖之後已經手無寸鐵,在眾多的北洋武夫、尤其是在段祺瑞麵前,他早已失去了分量。段祺瑞在天津唆使皖係軍人對李經羲施行恐嚇和挾製,一弄就弄得他不敢去北京赴任。黎元洪無奈,不得不宣布讓外交總長伍廷芳代其行使職權。
張勳明知李經羲懦弱無能,實際上根本無法統馭各省軍閥,但他偏要選他出來唱一個角色,這是因為他特意要給徐世昌、段祺瑞一點刺激。他想,你們不是不肯跟老子誠心合作嗎?老子就不用你們,實在不行時,老子就暫緩複辟,真的讓李經羲組成內閣,留著黎菩薩一塊執政,讓你們他媽的看戲去吧!
就在這時,黎元洪在北京宣布接受張勳關於進京調解的第二項條件,即撤銷京津警備。至於張勳解散國會的問題,黎元洪答複說,《約法》中沒有授予總統此項權力,故而很難實行。張勳接到黎元洪複電,即令辮子軍開進北京,分駐天壇和先農壇兩處,同時回電黎元洪稱:“國會若不解散,斷無調解餘地,本人亦未便晉京,擬即回徐去訖。”黎元洪收到張勳回電,急得沒辦法,隻得找代總理伍廷芳來商量,結果決定派員急赴天津與辮帥麵商,請其改提別的條件代替。可是,張勳不僅不肯妥協,反而進一步提出“必須在三日內解散國會”的期限。這道催命符一下子就把個無拳無勇的黎菩薩推到了懸崖邊上。現在,就是冒著粉身碎骨的危險,他也不能不往崖下跳了。6月12日,他無可奈何地下令解散了國會,隨即又補發了一道通電,承認解散國會為違法,並表明他的“迫不獲已”的心跡。
現在,張勳要把各黨派,尤其是國民黨代表趕出京城的第一步目標總算是實現了。接下來,他便準備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隨機應變。6月14日,他攜同李經羲乘專列到達北京。黎元洪特派代表前往車站迎接。總統代表行鞠躬禮致意。李經羲老態龍鍾尚知躬身答禮;張勳卻仍沿用前清舊習,兩手抱拳,拱手一揖,作為還禮。在場數十名中外記者見了這種滑稽動作,無不掩口竊笑。翌日即有外國報紙據此評論張勳真正比中國曆史上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還更為守舊。
張勳卻不管三七二十一,進了京城便布告安民。他也不想一想,他作為一名地方軍事長官,有什麼資格在京城發布告示。於是,當日又有許多報紙公開評論說:“張氏的複辟奪權野心於此已露了端倪。”
然而,接下來,許多明眼人預計就要發生的複辟事實卻沒有發生。新聞記者們反而驚奇地看到張勳彬彬有禮地拜見黎大總統,滿口打著“利國利民”之類的漂亮官腔,並且正式向黎元洪提議由李經羲重新組閣。更令人感動的是,他還以督軍團盟主的身份通電各省取消獨立,擁護中央,以統一之態度共同議定憲法。隻是對於黎元洪提出重開國會的主張,張勳卻不以為然,他說:“自辦共和以來,國民禍亂之源。咱即使還要辦共和民國,也要辦一個沒有國會的民國。”
他這種又像是尊敬總統而又橫蠻地挾製總統的做法,弄得輿論界一時猜測紛紛,莫名其妙。黎菩薩也被他弄得既感動而又尷尬;感動的是,張勳不僅沒有像中外新聞媒介所大量預測的那樣,一進京就把他黎菩薩端下台而代之以宣統溥儀,反而盡力維護總統地位,積極促成政權建設;尷尬的是,張勳反對恢複國會,黎元洪身為總統竟無法否決,這成何體統?況且按程序,內閣成員必須由總統提名後經國會批準,方為有效。如今連國會都不存在,如何能組織成合法之內閣?但轉念一想,也罷,也罷,隻要能保住總統職位,管他娘的合法不合法哩。反正這個國家早已是無法無天了,還去惦著個立法機關做啥?於是,他便再度下令任命李經羲為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負責從速組織內閣。
這一來,卻急壞了退居天津的段祺瑞。段祺瑞心裏很清楚,張勳的這一套鬼把戲完全是故意對著他老段來的。如果讓張勳真的暫時擱下複辟計劃,而利用督軍團的聲勢幫助黎菩薩把李經羲內閣建立起來,自己被黎菩薩撤職趕出北京的敗局,就將成為舉國公認的事實。那麼,自己便惟有老老實實退居山林一條路,從此將永遠失去染指政權的機會。這實在無異於要了他的命根子。因此,段祺瑞氣得一蹦三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