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2)(2 / 3)

袁世凱見明令冊封,黎不受,又想用間接的辦法誘黎默認。20日,政事堂以公文送“武義親王府官製”至黎宅,封皮大書“武義親王開拆”字樣,誘使黎默認封爵。結果真被負責收文者誤剪。及呈黎閱看時,黎大怒,謂:“我非武義親王,豈能收交武義親王開拆之公文?”飭令退還。收文者頗費了一番手腳,才將公文換封粘貼,恢複原樣退回。

袁世凱又換花樣,派次子克文親送“武義親王”金匾到黎宅,並謂“遵父命給大叔道喜”。結果仍被黎所拒。袁、黎兩家因是兒女親家,每逢年節,互贈禮品。是年末,袁家送黎家禮物,特用紅貼書“賞武義親王”字樣,派差官四人肩披紅帶,騎馬送至東廠胡同黎宅。黎拒不收,袁隻好仍用“姻愚弟袁世凱”字樣,黎始受之。

袁世凱還命內務部勘查地點,修建武義親王府,起初擬購買蘇州胡同節烈祠地址,後又決定將前清攝政王載灃所居之集錄囿改作武義親王府,並派人請黎遷入,黎不加理睬。12月18日袁又發表命令,以下幾種人可不稱臣:“在前清曾官上峰者,如周馥等;在前清曾官同階者,如徐世昌等;碩學耆者,如王?運等;昔日故人,如張謇等;民國元勳,如黎元洪等。此外清室皇帝及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亦在不稱臣之列。”黎亦不睬。直到袁世凱取消帝製前夕,3月14日,“政府公報”中刊登浙江巡按使屈映光“奏”文中有“前參謀總長臣黎元洪”字樣,黎立即登報聲明:“迭次辭職、辭封,絕無稱臣,屈使有何根據,竟以此相加!”

黎元洪所以堅拒武義親王之封,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於看清了袁世凱稱帝不得人心,必遭全國人民反對,袁若一意孤行,“恐喪無日”。無論如何,黎元洪沒有成為這場複辟鬧劇的醜角。

“府院之爭”迭起,“辮帥”張勳直撲北京

袁世凱破壞資產階級民主製度、複辟帝製的種種罪行,遭到全國各階層人民的反對。反袁鬥爭此起彼伏。1915年底,護國戰爭爆發。

護國戰爭剛爆發時,黎元洪先觀望了一陣,等到1916年1月27日貴州宣告獨立,3月梁啟超輾轉來到廣西,促成廣西於15日宣告獨立,此時已有雲、貴、桂三省脫離袁世凱統治。黎元洪坐不住了,多次找張國淦商議,張也認為“扭轉此時局麵,在北京方麵,非徐世昌、段祺瑞莫屬”。商定後,由張出麵與徐、段接洽。張兩次赴天津與徐世昌會晤,力勸徐出麵勸袁取消帝製並退總統位,徐頗遲疑,表示勸袁取消帝製已覺不好開口,何況又要其退總統位?提出暫勸袁取消帝製,其餘不論。

3月18日,徐到京,與袁密談半日。22日,袁申令撤銷承認帝位案,仍任徐世昌為國務卿,次日取消洪憲年號,任命段祺瑞為參謀總長。

袁世凱於22日、25日兩次盜用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人名義致電護國軍,謂“帝製已取消”,“請罷兵議和”。

護國軍方麵拒絕接受袁世凱關於停戰議和的要求,堅持袁必須退總統位。在上年12月25日宣布雲南獨立的通電中,即指出:袁“即為背叛民國之罪人,當然喪失總統之資格”。3月30日,貴州都督劉顯世發出通電,建議由桂、滇、黔三省聯銜電達黎元洪及各省,宣布三事:

一、迫使袁氏退位,聽從國民依照約法裁判;

二、請黎副總統遵照約法,代行總統職權;

三、根據約法及大總統選舉法,選舉正式大總統。”

這是西南護國軍要黎元洪接任總統的最早表示。4月1日,蔡鍔及滇、黔總司令複黎、徐、段勘電謂:“今有識者,皆謂項城宜退,遵照約法,由副總統暫攝,再召國會,依法改選”。4月6日廣東宣布獨立,12日浙江宣布獨立,18日,滇、黔、桂、粵四省都督及蔡鍔、梁啟超等聯名發出兩份通電,一致各省,謂:“恭承現任副總統黎元洪為中華民國大總統統領海陸軍大元帥,其遞遺副總統一職,俟將來國會新召集時依法選舉”。另一致各國駐華公使、領事,表達了相同的意向。

本來,關於袁退位後,誰接任總統問題,南北雙方曾有各種議論,南方有倡舉馮國璋者,也有倡舉岑春煊、蔡鍔者,還有少數國民黨成員屬意孫中山;北方則有舉段祺瑞以代袁世凱的傳說。惟梁啟超首倡依《臨時約法》當由副總統黎元洪繼任之說。這樣,“一則可以息爭,二則可以明護國軍之興,為擁護國體而起,非為爭權奪利而起,袁氏無詞可非難護國軍,又無術可離間護國軍,此最上策。”不可否認,梁啟超這步棋走得確實高明,黎元洪的確是最易為當時各派政治力量所接受的人物。因此,這一倡議很快為反袁戰線的各方麵所接受,確實達到了“可以息爭”的目的。梁啟超推舉黎元洪這個在複辟帝製以前一直緊跟袁世凱,而又同北洋軍閥有一定距離的人物作總統的一個目的,則是利用他來抑製革命黨的領袖人物。

護國軍公然擁戴黎元洪為繼任大總統,這對於在袁世凱鼻子底下討生活的黎元洪來說,實在是危險萬分。袁世凱雖不得不借重黎的聲望調停南北,但對黎懷有很大戒心。因為黎畢竟不是北洋嫡係,一遇變故,往往成為國民黨和反袁勢力爭取的對象,而且自黎辭參政院長後,與袁的個人關係也日益緊張,及拒絕武義親王封號,兩人的感情,更趨分裂。黎能否公開倒向護國軍方麵,一直是袁很擔心的問題,所以對黎防範甚嚴。袁世凱特派步軍統領江朝宗監視黎之行動,江密令黎私邸之守衛隊長:“萬一京師臨時有不測風波突發,汝輩務須極力保護黎公……無論如何不可使之出於東廠胡同之外。”黎不顧一切,竟在宅中放置一口空棺,以示其處境之險惡。當時的報紙也經常登載“危哉黎元洪”,“黎之生命危在旦夕”等觸目驚心的標題和消息。黎之左右,也擔心他的安全。為了預防遭袁暗算,由秘書劉鍾秀經常到日本公使館打探袁的動態。劉曾留學日本,與日本公使館人員熟識。但這事不久即被袁獲悉,開始對劉的行動注意起來。有一天,劉與日公使館人員在某酒樓吃酒。日本人把袁的情況寫在一張紙條上給劉,卻突然發現警察包圍酒樓,進行搜查,劉忙將紙條連酒一起吞下,才沒有出事。黎的左右親信都認為,黎居虎穴,長此以往,實難保證其安全。於是秘書瞿瀛、郭泰祺,以及汪彭年、鄧玉麟等曾通過日本東方通信社駐北京社長井上一葉同日本公使小幡酉吉策劃了一個協助黎元洪出京到南方行使大總統職權的計劃,並取得美國公使的同意。辦法是:劉鍾秀住宅與黎宅隻一牆之隔,出走之夕,將隔牆鑿穿,使黎易服鑽洞入劉宅,再由日本人一葉駕同仁醫院病車,揚言劉有急症,須送醫院,遂馳車送黎疾馳東交民巷。當時恰值美國公使館駐兵300人需換防回國,即由小幡從東交民巷使館陪同黎元洪乘美兵回國專車出京至天津,再由天津上船南下。出走日期定在一個星期日的夜半2時。因美日兩公使支持,黎元洪也同意了這個計劃。不料出走的前一天傍晚,東廠胡同黎宅附近軍警密布,消息已然走漏,出走計劃告吹。這個消息,溯其源,還是黎元洪自己走漏的。出走之議定後,黎曾對妾黎本危流露過將要出京之意,本危詰問何往,元洪未明答,隻說:“將來再派人接你”。本危早已受袁克定收買,因她與外交部特派湖北交涉員胡朝棟之妻為“手帕姊妹”,胡又與楊士琦過從甚密,從而接近袁克定,袁克定和胡妻常到黎家,特托付胡同妻持價值2萬元的珍珠贈黎本危,使探黎動靜,黎本危得知元洪欲出京的消息後,立即告胡朝棟,胡又轉告楊士琦。出走計謀敗露後,黎本人並不十分懊惱,反而說:“我是副總統,叫我易服鑽洞,豈不失了體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