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6)(2 / 3)

同一天,張勳、雷震春、張鎮芳都向溥儀提出辭表。溥儀批準解除他們的偽職,並發表偽諭,以徐世昌組織內閣,在徐世昌未到京以前,由王士珍代行閣務。這當然也是張勳自拉自唱的一套戲法。

當天張勳又發表通電說:“複辟一舉,聲應氣求,吾道不孤,凡我同袍各省,多預其謀,東海(徐世昌)、河間(馮國璋)尤深讚許,信使往返,俱有可征。前者各省督軍聚議徐州,複經商及,列諸計劃之一……本日請旨,以徐太傅輔政,組織一完全內閣,召集國會,議定憲法,以符實行立憲之旨。仔肩既卸,負責有人,當即麵陳辭職。其在徐太傅未經蒞京以前,所有一切閣務,統交王聘老暫行經管。一俟諸事解決之後,即行率隊回徐。”

張勳闖了這場大禍,到兵臨城下時,想以一走了事,把問題看得這樣輕鬆,這也是從北洋派的創立者袁世凱那裏學來的:以前袁的皇帝做不成,他就回轉頭來再做總統;張勳也正是因為包辦複辟失敗,就想退出北京,回到徐州做他原來的辮子軍大帥。他把一切責任都卸給徐世昌和王士珍,也正因為這兩個人都是北洋派所推重的元老。他主觀地認為:北洋軍閥並不是真心反對複辟的,隻是反對他所包辦的複辟。如果換上徐世昌或者王士珍來“輔政”,可能反對複辟的人又轉變而為讚成複辟的人。總之,不論維持“大清帝國”也好,恢複中華民國也好,都讓徐世昌之流去幹,他自己卻仍然回到徐州,置身事外,以免首當其衝。

張勳一再打電話,一再派人到天津迎接徐到北京來“輔政”。顯而易見,徐是不會在這樣糟糕的局勢下跳進火坑來的。信上說:“複辟一舉,張少軒以鹵莽滅裂行之。方事之殷,早知無濟。現在外兵四逼,張軍已不能支。目前第一要義,則為保衛聖躬,切不可再見外臣,致生意外……優待一事,自必繼續有效。昌在外已屢設法轉商前途,仍當竭力維持,以盡數年之心誌。俟京中略為安寧,昌即來京,共圖維係。”

同時,張勳的一個老朋友,也就是袁世凱的重要幕僚阮忠樞,曾函達徐世昌,請其盡力設法保全張勳的生命財產。信上說:“少軒質直忠勇,饒有血性,惟腦筋太簡單,思想太舊……今鑄此大錯,其心可佩,其愚可憫……樞為大局計,為私交計,不得不痛哭乞援於鈞座之前……務懇垂念二十餘年師生之誼,故舊之情,為之設法保全生命財產……”

從9日起,北京城被討逆軍和近畿軍四麵包圍;第一師在安定門、廣渠門、朝陽門外,第十三師在西直門外,第十一師在永定門外,第三師、第二師之一部在彰儀門外,第十一、十二兩師之另一部在南苑。

複辟派紛紛逃出北京。7月9日,奉天第二十八師師長馮德麟在天津東車站被捕。同日,張鎮芳、雷震春在豐台車站被查獲。隻有那個號稱文聖的康有為善於化裝,仍然扮作鄉下老農人模樣,偷偷逃過了沿途軍警的監視哨。事實上,正由於討逆軍將帥並未把逮捕複辟派當作一項重要任務,因此京津路沿線軍警也並不認真追緝,甚至有捕獲後而又釋放了的。例如:偽郵傳部右侍郎陳毅在黃村車站被捕,當地駐軍剪掉他的辮子,叫他具結“永不參加複辟”,大家就嬉皮笑臉地把他放走了。這說明討逆軍對這個問題采取了一種兒戲的態度,外國報紙稱討逆戰爭為一種武裝兒戲。

10日,王士珍、江朝宗勸告張勳接受解除武裝的條件,張勳卻用幾句歌謠式的言詞作為回答:“我不離兵,兵不離械。我從何處來,我往何處去。”他在這天又發表一個通電。痛斥北洋派人物背信棄義、出賣朋友。

11日,西報記者到南池子張宅會見了張勳。張勳的態度依然很鎮靜,他說複辟一舉是執行北方各省督軍的共同意見,馮國璋有親筆信,段芝貴、徐樹錚參加鼓動,段祺瑞不是不知內情。“我有他們的簽名手折在此,我決不向他們投降!”

局勢越來越明朗,他也似乎越來越明白了。於是,張勳要把各方讚成他複辟並簽了名的那塊黃綾子拿到手,當做一件降服對方的“寶貝”,緊關急要時亮出來。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寶物竟然找不到了。其實,他又晚了一步,這個寶物早被馮國璋用20萬元現洋的高價從萬繩木式手中買走了。但張勳仍不死心,一再追尋它的下落。殊不知,他本人伴隨著那塊黃綾子早已被人家一塊出賣了。

張勳在兵敗被圍的時候,還有恃無恐地拒絕討逆軍關於解除武裝的條件。一方麵固然由於北京城外有外交團的關係,估計討逆軍存有“投鼠忌器”的顧忌,不敢用炮火進攻;另一方麵也由於討逆軍將領大多是複辟運動的同謀者,他們做賊心虛,不可能對他采取嚴厲的處置。因此,從9日到11日,雖然通過外交團和王士珍等的多方努力,張勳仍然一口咬定要帶辮子軍回到徐州。

討逆軍外交人員汪大燮、劉崇傑鑒於和平解決的希望已經斷絕,便去找外交團商談攻城計劃。外交團仍推領袖公使(荷蘭公使)回答他們,討逆軍攻城戰爭從12日上午4時至晚12時為限,大炮隻許實彈開放一發,此時隻能放空炮威脅辮子軍投降。

11日晚間,討逆軍決定了作戰計劃,以第一師進攻朝陽門,入城後繼續向南河沿張宅進攻,第八、第十一、第十二等師由永定、安慶兩門進攻天壇,第三師由彰儀門進攻天壇及中華門。

12日拂曉,第三師進攻天壇,守天壇的辮子軍3000人甫經接觸,大部分就掛起五色旗來表示投降。一部分未投降的辮子軍退往南池子張宅。接著,討逆軍東路由朝陽門攻進東單牌樓及東安市場,西路由宣武門向北到西華門,殘餘的辮子軍被迫集中到南池子一隅之地。就在此時,討逆軍從宣武門城樓上發出的一顆炮彈打中了張宅,引起一片火光,張勳在兩個荷蘭人的保護下,坐上汽車,逃往荷蘭使館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