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19)(2 / 3)

在戰火點燃前夕,直、奉雙方的軍隊都已布好了陣勢。奉軍的總司令部設在軍糧城,張作霖親自擔任總司令,以孫烈臣為副總司令,但實際上,孫烈臣並未隨軍入關,留在奉天代張作霖坐鎮。另外,張作霖還任命楊宇霆為參謀長,令王大中組織總兵站,王承宗組織醫院。

奉軍準備參戰的部隊有第一師、第十六師和第二十七師,還有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混成旅和黑龍江的騎兵二旅。全軍分東、西兩路。

東路,由軍糧城總部直接指揮,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以張作相為司令,部署在廊坊、武清一帶;第二梯隊以張學良為司令,駐楊柳青一帶;第三梯隊以李景林為司令,其作戰區域為馬廠、青縣。

西路,以張景惠為總司令,司令部設在長辛店,下轄三個梯隊:第一梯隊司令由張景惠自兼;第二梯隊由鄒芬任司令,司令部設在西苑;第三梯隊由鄭殿升任司令,司令部設在通州。

直軍的大本營如直、皖戰爭時一樣,設在保定,由吳佩孚親任總司令。參戰部隊有第三師、第二十三師、第二十四師和第二十六師,還有第十三、十四、十五混成旅等。全軍分為東、中、西三路:東路以彭壽常為司令,中路以王承斌為司令,西路司令由吳佩孚自兼。

直、奉雙方各自的總兵力均為十二、三萬人,可以說是不相上下的。從武器裝備看,奉軍優於直軍,但論軍隊素質,直軍則高於奉軍。此外,就戰爭爆發前夜的總形勢而言,卻是有利於直,而不利於奉。除了南方的孫中山因陳炯明發難,無法實現北伐計劃外,又出現了一些張作霖始料不及的新的不利情況,主要是海軍總司令蔣拯通電助直,並派海軍上將薩鎮冰率艦北上,駛抵秦皇島、大沽口一帶海域,威脅奉軍退路。還有蘇、浙兩省皆公開宣布“保境安民”,不介入衝突,致使張作霖以浙製蘇的計劃落空。總之,對奉軍來說,這都是不祥的兆頭。

4月28日夜,戰鬥幾乎同時在各個戰場打響。其中西路打得最激烈。

在西路,奉軍首先向直軍展開進攻。奉軍集中炮火猛攻直軍陣地,但直軍在吳佩孚的直接指揮下,拚死堅守。至4月30日,吳佩孚下令改守為攻,奉軍則改攻為守。盡管雙方都在大吹大擂,吹噓自己取得了戰鬥勝利,但實際上互有進退,雙方的傷亡都極慘重。

相持了幾天之後,從5月3日起,吳佩孚估計奉軍的炮彈消耗得差不多了,便重演直皖戰爭時的故伎,一方麵令直軍繼續從正麵進攻,另一方麵則派精兵繞道前進,迂回到奉軍背後。5月4日,奉軍一看腹背受敵,恐受圍殲,遂開始從長辛店向北潰退。直軍則緊追不舍,一直衝到豐台。奉軍第十六師停止抵抗向直軍投降。該師原是直係馮國璋的舊部,師長為察哈爾都統王廷楨。王廷楨被張作霖趕出察哈爾後,由張作霖的部下張景惠、鄒芬先後擔任十六師師長。但十六師並未真正得到改造,許多官兵仍傾向直係。此次張作霖卻把該師調到前線攻打直係,致使該師在前線倒戈。十六師的投降,使已經處於劣勢的西路奉軍雪上加作霖也撤到了灤州,收容各路潰兵,然後將第三、四、八混成旅等部隊部署在山海關一線,準備保衛山海關,不讓追擊的直軍出關。

直軍占領了京、津各地之後,吳佩孚果然派部隊追擊奉軍,並占領了昌黎、留守營、盧龍等地。接著,直軍又在6月上旬向堅守山海關的奉軍進攻。但此時奉軍已在山海關一線站穩了腳跟,頑強地抵抗直軍,未讓直軍出山海關一步。

直軍追擊未能取得成功,吳佩孚也認識到奉軍雖敗,實力猶存,且關外是奉軍根據地,直軍不可能出關將奉軍消滅,命令停止攻擊,同意在英、美有關人士的調停下與奉軍談和。經過談判,直、奉雙方於6月15日正式停戰。6月17日,奉軍以孫烈臣、張學良為代表,直軍以王承斌、楊清臣為代表,在秦皇島英國軍艦喀爾號上正式簽訂了和約,和約規定:以榆關為兩軍分界線,直軍從秦皇島向後移動,奉軍也全部撤至山海關外。至此,第一次直奉戰爭完全結束。

張作霖起初趾高氣揚,認為奉軍實力雄厚,定能打敗直軍。不料奉軍慘遭重創,死傷3萬餘人,被俘4萬餘人,損失軍費3000萬元左右。奉係也因此失去了關內所有的地盤和對北京政府的控製權。奉軍的敗北,使張作霖向關內擴張的政策受到了嚴重挫折,但張作霖也由此看到了奉軍的一些嚴重弱點,開始采取了有效的整改措施,為他兩年以後東山再起奠定了基礎。

第八節 張作霖:安國乎,禍國乎(二)

“大帥的肩膀比我寬”

戰場上勝負已定,獲勝的直係便迫不及待地挾持大總統徐世昌和國務院處罰張作霖。5月5日,北京政府首先以所謂的戰爭禍首罪是令通緝交通係的梁士詒、葉恭綽、張弧等三人,接著,又於5月10日發布命令,免除張作霖的東三省巡閱使、蒙疆經略使、奉天督軍和省長等本兼各職,同時任命吳俊升署理奉天督軍、袁金鎧署理奉天省長,馮德麟署理黑龍江督軍、史紀常署理黑龍江省長。曹錕、吳佩孚這樣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剝奪張作霖的“合法”性,迫其下野,並以吳俊升等人來分化瓦解奉係。

張作霖雖然在戰爭中失敗受挫,他的實力卻並未受到大的損失。盡管熱河、察哈爾、綏遠的地盤悉數丟失,可他在東三省的統治地位,經多年經營已呈盤根錯節之勢,決非北京政府的一紙命令能夠根本動搖的。

為了同直係及其控製下的北京政府對抗,張作霖宣布東三省“自治”,與北京政府脫離關係。5月12日,即北京政府發表張作霖免職令的第三天,他就在灤州發表了東三省自治的宣言。奉係絕大多數將領和官員也表示支持。特別是吳俊升等人,立即公開表態,不承認北京政府的“亂命”。

據說,北京政府發布升任吳俊升為奉天督軍的命令時,他當時正在黑龍江。吳俊升很識時務,知道北京政府不可能動搖張作霖在奉係和東三省的統治地位,因而決定繼續支持張作霖。為此,吳俊升特地從黑龍江乘專車趕到山海關拜見張作霖。正在山海關天泰棧行轅門口散步的張作霖見吳俊升來到,一反往常的親熱態度,話也不說,扭頭走進屋裏。待吳俊升跟進屋,張作霖又板著麵孔,用譏諷的口氣說道:“吳督軍,我祝賀你榮升奉天督軍!可你怎麼這陣子才來?我正等你,好辦交待。你不該玩忽國家命令。要趕快赴奉就職,以安地方人心。”吳俊升一聽這話,知道張作霖正在生氣,趕緊指天劃地發誓說:“唔,大帥,我要想幹這個就讓槍子打死。”張作霖見吳俊升態度誠懇,口氣才緩和下來。他一邊招呼吳俊升坐下,一邊試探說:“咱們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你幹不比別人幹強嗎!等我交待完,你讓我住哪兒,我就住哪兒。”吳俊升忙說:“唔,大帥,咱不提這個。要論財產,在東三省你屬老大,我屬老二,不見得比你少多少。光在江省,我就有熟地幾千坰,生荒上千方,夠我過幾輩子了。錢呢,日本正金銀行、朝鮮銀行、東三省官銀號,我還有上千上萬的款子。再說,他們北京政府盡鬧把戲,咱們鬥不過。北京對付廣東,還不是這一套,今天撤掉陸榮廷,明天撤掉陳炳火昆,結果大家誰都幹不成。”見吳俊升說得坦率,張作霖終於笑了:“興權,你老弟看得還挺準呢!”吳俊升又說:“唔,大帥,你的肩膀比我寬,多重的擔子都能挑得起來。你叫我在黑龍江剿匪放馬,墾荒開地,我絕不含糊。要把我擱在奉天,什麼外國交涉呀,各省代表呀,文的武的,他媽的,我一件也對付不了,一樁也幹不成。我這時才來,是為了安家。現在,我已把家安頓好了,你往大連,我跟你往大連,你到哪裏,我也到哪裏。”見吳俊升仍如此忠心,張作霜徹底放下心來。他像往常那樣同吳俊升開起玩笑來:“我那弟妹和孩子們怎麼不來?”吳俊升也開玩笑地回答道:“唔,大帥生氣,誰敢來,你打電報叫他們,他們就來了。大帥,眾人拾柴火焰高,咱們還得幹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