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日本遞交的《五一八覺書》,幾天後,張作霖通過中華民國外交總長羅文幹正式給予答複說:“於戰亂及於京津地區,影響波及滿洲地區時,日本將采取機宜措施一節,中國政府斷難承認。東三省及京津地方,均為中國領土,主權所在,不容漠視。深盼日本政府鑒於濟南不祥事件之發生,勿再有不合國際慣例之措置。”與此同時,南京政府亦就《五一八覺書》對日本政府正式提出抗議,反對日本幹涉中國內政。
日本政府毫不理會中國南、北政府的抗議,日本駐華武官建川美次少將前往保定,向張學良、楊宇霆轉達田中首相的意圖,要他們說服張作霖盡快撤回東北。
與此同時,陸相白川義則指示關東軍,要用一切手段製止南、北兩軍越過長城,並命令關東軍第四十混成旅團在奉天集結,第十四師團做好開赴錦州的準備。由於外務省擔心,關東軍出兵南滿鐵路以外地區缺乏“條約根據”,可能影響日本對英、美各國的關係,參謀總長鈴木莊六遂與首相田中磋商,決定奏請日皇頒發出兵敕令。5月20日,鈴木指示關東軍司令村岡:可繼續作出兵的準備,但在日皇的敕令下達以前,關東軍不要開到滿鐵以外地區。鈴木估計,日皇的出兵敕令可在5月21日下達。
早就躍躍欲試的關東軍接到指示後,異常興奮,迅速作出部署,隻要敕令一到,立即出動。但是,21日並沒有敕令下達。此後一連好幾天,敕令也沒有來。關東軍急不可耐,卻不知原因何在。
後來才知道,問題出在英、美方麵。日本發布的《五一八覺書》,準備武力幹涉中國內政的意圖,已引起了英、美等國的不安。英、美兩國政府和社會輿論均紛紛表示反對,並告誡日本不要突然行事。盡管有些話說得很含蓄,但已使日本政府明白,如將《覺書》付諸實施,勢必引起國際上的強烈反響。考慮到這一點,日皇裕仁沒有頒發出兵敕令。
日本軍部及政府內部對如何處置“滿蒙”問題,也產生了分歧。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荒木和陸相白川都讚成關東軍出兵,海相岡田啟介則反對輕率動武。此外,外務省政務次官森恪和陸相白川還力主排除張作霖。但田中還在猶豫之中,對驅張之事亦不大讚成。他還幻想利用張作霖來完成東方會議確定的“滿蒙鐵路計劃”,進而實現將“滿蒙”從中國分離出來的圖謀。
為了取得一致意見,作出最後決定,田中命令森恪召集有外務、陸軍、海軍、大藏各省主要官員參加的會議,進行磋商。會議一共開了五六天,意見仍未統一。最後,森恪以議長身份做出一個“按既定方針進行”的結論。這就意味著,日本仍要繼續執行東方會議的決議,由關東軍接管東三省,然後將東三省從中國分離出來。會議結束後,森恪讓陸軍軍備局長阿部信行與外務省亞洲局長有田八郎一齊晉見首相,讓田中作出最終裁決。5月25日,阿部、有田來到首相官邸,陳述出兵的必要性。田中沉思良久,最後大概是考慮到英、美將會有嚴厲反應的後果,終於回答說:“還不忙吧。”實際上否決了出兵的計劃。
由於田中決定急刹車,中止以武力進行幹涉的部署,參謀總長鈴木不得不向關東軍司令官村岡發出“停止預定出兵錦州”的命令。這激起了關東軍的不滿,並刺激他們擅自決定暗殺張作霖。關東軍參謀長齋藤在6月1日的日記中寫道:“按一己之見,推行政治的當今首相,倒不如撤換掉。”其“憤怒”之情,可想而知。與此同時,已得知張作霖決定撤回東北的關東軍司令官村岡和參謀河本大作,開始策劃幹掉張作霖的計劃。
張作霖雖在5月中旬拒絕了芳澤轉達的田中要他撤回東北的意見,但因軍事形勢日趨惡化,加之張學良、楊宇霆等人的勸說,他終於不得不作出退卻的決定。5月30日,張作霖下達了總退卻令。6月1日,他又邀請外交團各國使節到中南海居仁堂,舉行了告別式。6月2日,張作霖發表“出關通電”,聲稱他退出北京後,政務交國務院,軍事歸軍團長負責,此後國事聽國民裁決。
就在張作霖準備離京的前夕,芳澤又來糾纏,讓他在一大堆文件上簽字。張作霖十分惱火。他借口太忙,讓外事人員在客廳裏接待芳澤,自己則在隔壁的辦公室裏高聲大罵:“日本人不夠朋友,竟在人家危急的時候,掐脖子、要好處,我張作霖最討厭這種做法!我是東北人,東北是我的家鄉、祖宗父母的墳墓所在地,我不能出賣東北,免得後代罵我張作霖是賣國賊。我什麼也不怕,我這個臭皮囊早就不打算要了!”從這番話中可以看出,張作霖似乎天良未滅,終於對日本的貪婪進行了強硬的抵製。可惜的是,他的這種並不徹底的覺悟來得太晚了。
6月3日淩晨1時左右,張作霖含淚乘專車悄悄地離開北京。但他沒有想到,日本關東軍的河本大作等人此時已做好一切準備,正等著致他於死命。6月4日淩晨4點鍾左右,隨著皇姑屯的兩聲巨響,發生了本書一開頭所說的炸車案,張作霖終於慘遭毒手。
不過,河本等人在除掉張作霖的同時,使關東軍能夠乘亂以武力控製東三省的圖謀並未得逞。由於田中內閣此時尚無決心與英、美對抗,再加上東三省當局在出事後處理謹慎,關東軍與河本等人大失所望。在皇姑屯炸車後不久,陸相白川曾在內閣會議上提議授權關東軍向京奉鐵路沿線出動,因遭到內閣多數成員的反對而未獲得通過。對關東軍的擅自行動田中懊惱不已,他一聽到張作霖被炸的消息便沮喪地說:“我的事業到此就算完結了。”果然,沒過多久,田中內閣就因對關東軍失控和得罪天皇而被迫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