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爭取29軍抗日的工作中,廣大進步學生深入到29軍駐地,與士兵聯歡、交談,促進聯係。師大學生會、救國會還組織了體育係學生到南苑29軍駐地,教士兵打籃球、踢足球、練習田徑賽等,同時也帶去宣傳品,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一係列的爭取工作及宋哲元和29軍的變化,不僅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深入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而且使廣大青年學生受到了教育,進一步認識到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正確性,認識到團結群眾、爭取抗日武裝的重要性。
這時,綏遠日軍指揮蒙古偽軍李守信部大舉進犯綏東,當地駐軍和各族民眾奮起抗戰的消息,傳到北平。綏遠傅作義將軍的部隊,在蒙漢民眾的支持下,一舉收複了百靈廟和大廟等地。勝利的消息,振奮了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一時間,全國範圍內掀起了支援綏遠抗戰的熱潮。北平學聯於11月17日就綏遠抗戰發出緊急通知,通知各校學生會“綏東抗戰後援,是我們這一階段的中心工作”。並要求各校迅速成立綏遠抗戰將士後援會,把11月19日-25日定為募捐周。
各校學生會、救國會接到通知後,立即行動起來,積極開展募捐和赴綏慰勞服務活動。各校學生開展了“萬件寒衣(棉、皮衣)”運動,男女學生都為前線戰士趕製衣褲。北大全體女同學一齊動手,一天內趕製了絨褲100條,毛絨手套100副。北京大學全體學生組織了綏東抗敵後援會,曾停止爐火三日,節食午餐一頓,加上在校內外募捐,共得2000餘元,決定派代表三人前往勞軍。北平師範大學學生自23日-29日停止取暖一周,節省之款由學生黎原、丁秀等六人組成師大慰問團攜往慰問。他們在那裏還幫助綏遠進步學生組織了民先隊。清華學生郭見恩(郭建)、紀毓秀、鄭庭祥(鄭天翔)、楊戊生(魏東明)等14人組成了赴綏前線服務團,帶了近半個車廂的慰勞品,進行了半個月的慰勞工作。清華大學男女學生、教工家屬及教授夫人們,在四天內趕製了棉衣400件。11月18日清華全體教職員推選中文係主任朱自清為代表,和學生自治會主席王達仁一起攜帶捐款2000餘元赴綏慰問。燕京大學文學院長梅貽寶受該校中國教職員推舉,與學生代表朱燾譜一起赴綏慰勞。北大教職員為援助綏遠抗敵將士捐薪一日,共得款1356元,全部購買醫藥用品,派化學係主任曾昭掄為代表赴綏慰勞抗敵將士。
魯迅的好友劉半農,著名的《大公報》記者範長江及作家謝冰心、著名教授雷潔瓊等,都曾前往綏遠慰問抗日將士。由陳波兒、崔嵬等人率領的上海婦女兒童前線慰問團途徑北平時,清華大學、師範大學、燕京大學等校學生代表紛紛參加,共同前往慰問。這個團實際上成了平津滬慰問團。
援綏抗戰運動在全國蓬勃展開,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緊密地與全民的抗日救亡運動結合在一起,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轉的曆史潮流。
勝利的檢閱――“一二一二”大示威
在全國人民援綏抗戰的熱潮中,蔣介石政府對日偽的進攻依然是屈辱投降。隻在綏遠前線收複百靈廟之後,才敷衍塞責地派湯恩伯率八個團的兵力向綏遠增援。與此同時卻布置了胡宗南等260個團的兵力“圍剿”蘇區紅軍。湯恩伯率部進駐綏遠後,不但不準備抗日,反而對抗日軍民進行監視,與日軍謀求妥協,使局部抗戰也不能順利進行。蔣介石政府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廣大人民的無比憤慨。
11月,上海、青島日本紗廠工人不堪殘酷壓榨,先後爆發了反日大罷工。12月3日,日本海軍陸戰隊在青島登陸,搗毀國民黨青島市黨部,捕去黨部工作人員。國民黨政府屈服其壓力,秘密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協定,同意開除大批工人,撤換公安局長,保證日廠“正常秩序”,不再發生罷工。
南京政府一方麵對日妥協投降,一方麵加緊鎮壓抗日救國運動。1936年11月22日夜,國民黨以“危害民國罪”,在上海逮捕了全國救國會領袖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李公樸、沙千裏、王造時、史良等七人,這就是有名的“七君子”事件。這一事件,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抗和對國民黨政府的極大憤懣,紛紛發表通電,譴責政府鎮壓愛國運動,要求立即釋放救國會領袖。北平學聯開會決定,25日全市學生舉行兩天總同盟罷課,並派代表南下請願,要求政府釋放救國會七領袖,並以實力援綏。25日,北大、燕京、東大、師大、清華等23校學生宣布罷課,表示抗議。
“一二九”一周年時,北平學聯舉行了紀念大會,參加者有三四千人,會上通過了一個議案:為支援綏遠抗戰和反對政府迫害上海愛國領袖,有必要發動一次大的行動,以表示北平學生不做亡國奴的決心,並促進抗日救國工作向更高階段發展。北平學聯接受了廣大群眾的意見,決定在12月12日舉行抗日大示威。
遊行之前,學聯做了充分的準備,安排好全城的通訊網,成立了由市委俞啟威、學委高承誌、民先隊雷駿隨參加的示威總指揮。指揮部下設三個分部,有交通員傳遞消息。城外的清華、燕京兩校在頭一天晚上派了五六十名先遣隊員進城,住在東北大學第一宿舍,以便接應兩校隊伍。
12月12日,天還沒亮,大街小巷就布滿了軍警。各校門口都有大批武裝警察圍守,妄圖阻止學生外出。但是,學生們毫不畏縮,他們以各種巧妙的方法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地走出戒備森嚴的學校,到預定地點集合整隊。
這次遊行示威的口號是:“援助綏遠抗戰……爭取愛國自由!”“釋放救國會領袖!”和“各黨派聯合起來一致抗日!”等。這些口號集中了全國各地正在進行的抗日救亡鬥爭的新內容,反映了在抗日救國的大前提下人民大眾的民主要求。
遊行隊伍分三路,在師範大學、東北大學、北京大學的帶領下,開始了大示威。許多分散各處的學生隊伍不斷向大隊彙集。在示威中,學生們隨時向市民進行宣傳,張貼標語,有些市民自動地參加到遊行的隊伍中去。學生們還把一張張《告警士書》送給站崗的警察,警察們不但沒有扔掉,反而捧著細讀。人群中,還常常出現一輛緩緩隨行的漂亮的小汽車,軍警以為汽車裏坐的一定是什麼達官貴人,沒想到從汽車裏送出許多紅紅綠綠的傳單,轉眼間,汽車又不見了。軍警一時瞠目結舌,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