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睡獅怒醒盧溝橋!鐵蹄踐踏天安門(28)(2 / 3)

第四,盧溝橋事件能否不擴大為中日戰爭,全係於日本政府的態度,和平希望絕續之關鍵,全係於日本軍隊之行動,在和平根本絕望之前一秒鍾,我們還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盧事的解決。但是我們的立場有極明顯的四點:

(一)任何解決,不得分割中國主權與領土之完整;

(二)冀察行政組織,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變;

(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換;

(四)第29軍現在所駐地區,不能受任何的約束。這四點立場是弱國外交最低限度,如果對方猶能設身處地為東方民族作一個遠的打算,不想促成兩國關係達於最後關頭,不願造成中日兩國世代永遠的仇恨,對於我們這最低限度之立場,應該不至於漠視。

總之,政府對於盧溝橋事件,已確定始終一貫的方針和立場,且必以全力固守這個立場。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隻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幸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所以政府必特別謹慎,以臨此大事;全國國民亦必須嚴肅沉著,準備自衛。在此安危絕續之交,惟賴舉國一致,服從紀律,嚴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將此意轉達於社會,俾鹹能明察局勢,效忠國家,這是兄弟所懇切期望的。

蔣介石的這個談話,是國民黨政府自“九一八”以來的第一個口氣強硬、態度明朗的政策性談話,表明了保衛國家主權和抵抗侵略的嚴正立場。

毛澤東主席在這四天後所著的《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中,充分肯定了蔣介石的這次談話,指出:“7月17日,蔣介石先生在廬山發表了談話。這個談話,確定了準備抗戰的方針,為國民黨多年以來在對外問題上的第一次正確的宣言,因此,受到了我們和全國同胞的歡迎。”

毛澤東還把蔣介石的談話和中國共產黨於盧溝橋事變的第二日向全國發表的抗戰宣言並列起來,稱:“以上是國共兩黨對盧溝橋事變的兩個具有曆史意義的政治宣言。這兩個宣言的共同點是:主張堅決抗日,反對妥協退讓。”

這是毛澤東對蔣介石這次談活的評價。

還有一個外國人――美國記者白修德後來談到了他當時對蔣先生的印象:

“他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盡管表麵上的尊嚴被瘟疫、災荒、侵略和殘忍行為蕩滌殆盡;盡管古老的文化被嶄新的革命理論所窒息,但在中國人的傳統習慣裏麵,一直隱藏著一種過分的民族優越感。這種優越感遺傳所致,什麼東西也不能把它剔除掉。蔣介石具體體現了這種梗著脖頸的中國人的傲氣。”

要說蔣介石沒有徘徊和委曲求全的痛苦,那是不現實的。在國家存亡危急之秋他最終能抗戰,而不投降,於民族大義上,尚是凜凜一軀。

人們高興地看到,蔣介石發表了“廬山談話”的同一天,還親率張衝、邵力子與應邀前來廬山的中共代表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就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問題舉行談判。雙方的談話都很誠懇,富有成效。

也是這一天,國民黨炮兵第7團開到保定,商震部一個師奉命星夜進駐石家莊。

隻有敵人才可以讓我們變得堅強。這時候每一個中國士兵握著打開了刺刀的槍都會這麼想。

19日下午,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就日本提出的有限期交涉問題,照會日本駐華使館。這一天是限期的最後一天。照會如下:

自盧溝橋事件發生後,我國始終不欲擴大事態,始終無挑戰之意,且屢次表示願以和平方法謀求解決。乃日本政府雖亦曾宣示不擴大事態之方針,而同時調遣大批軍隊開入我國河北省內,迄今未止,顯欲施用武力。我國政府於此情形之下,固不能不做自衛之適當準備,然仍努力於和平解決本事件之維持。現在我國政府重申不擴大事態與和平解決本事件之意,再向日本政府提議:兩方約定一確定之日期,在此日期,雙方同時停止軍事調動,並將已派武裝部隊撤回原地……至本事件解決之道,我國政府願經由外交途徑與日本政府立即協商,俾得適當之解決。

像蔣介石的聲明一樣,國民黨政府的照會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蓄意擴大事態的陰謀,重申了中國所采取的不得已的、也是必須付諸行動的自衛立場。

戰爭已經不可避免地從中日雙方的刺刀尖上不時地冒出信號。

槍膛裏的彈丸靜悄悄地窺視著對方的死亡旅程。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在發表了“談話”的當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

“政府對和戰表示決心,此其時矣!人以為危,我以為安。立意已寫,無論安危成敗,在所不計。對倭最後之方劑,惟此一著耳!書告既發,隻有一意應戰,不再作回旋之想矣!”

他把生與死都放在了世紀的天平上,不僅僅是為了稱出自己的價值,而是要顯示一種尊嚴。

他夜不能寢,當窗站立,諦聽夏聲,體驗人生。

遠方,三疊泉的流水聲徐徐傳來……

瓜田裏的賊兵

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日軍用槍炮聲歡迎蔣介石的“廬山談話”。

河邊正三在蔣介石談話的第二天就得到了談話的內容,他似乎連想也沒想就說:

“好嘛,讓他知道一下自己招來的後果是什麼滋味。進攻!”

他肯定是用牙齒咬出了“進攻”兩字,要不為什麼那麼生硬、惡狠。

19日,日軍再次向盧溝橋前線的中國部隊發動炮火襲擊,那是給蔣介石看的。

中國軍隊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