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經營者的智慧(2 / 3)

而學習正是為了錘煉感性,使感性更加敏銳。猶如老練的獵人,在深山老林裏轉,一年又一年,便對林中之路和野獸出沒的規律有了很深的了解,一有風吹草動,感覺就會告訴他,該發生什麼事了。學習就是為了錘煉這種感覺。

好多事情並不需要親身體驗,而可以由別人的體驗中得知。如果要萬事親曆,人就該累死了,而世界也就無法前進了。人把自己的感覺寫成書告訴給別人。別人通過學習也就獲得了許多未曾經曆過的感覺。

瞬間所遇,隻能憑感覺下決斷。這種感覺,是長久學習達到融會貫通才能夠突然反映出來的。這種感覺其實是對事物的洞若觀火的了解。

學習的目的便是培養這種洞若觀火的洞察力。

學習一定要學到學識淵博,始能融會貫通。猶太人說:

“深井的水是提不完的,淺井的水一提就幹。”

金銀財寶總有一天要用光,而知識永遠與人同在,彙成的智慧永遠會發光。

學習,是終生不懈的任務。所以,錘煉自我感性也是永不停息的工作。

勤心自勉,超越自己

猶太大名人愛因斯坦說過:

“人必須經常思考新的事物,否則就會變得和機器人一樣。”

人若不時常關心新事物,就會一成不變地憑著習性行動而缺少變化。人早年覺得時間過得慢,是因為人時常遇到許多新鮮事物,生活中充滿了強烈刺激。中年之後,時間若瀑布,飛速下瀉,那是因為人積蓄了太多的習性所造成的。

看報紙、翻雜誌、看電視最容易養成習性。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聞和低級無聊的連續劇通過養成的習性進入我們的身心,從而消耗了我們的生命,使我們覺得還沒有來得及工作和享受生命,時間就悄然地滑過去了。這些東西就好像口香糖,嚼起來津津有味,其實什麼營養都沒有。

對此,我們是否可以深刻反省:中止這種習性呢?

當然,中止這種習性並不是讓你去養成新的習性。譬如學跳舞,玩卡拉OK,出入夜總會。而是徹底放棄吃喝玩樂的舊習性,去開拓自己生命的新領域。上夜大學,進外語補習班,參加文藝沙龍,商談聚會。無論如何,這些都會充實你的生命,而遠比用舊習性消耗生命好得多。

如今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社會因素不斷膨脹,而且越變越複雜。那麼,對人才的需求也隨之改變,要求擁有大量知性的人才。

知識麵寬廣的人才,隻有靠勤勉的學習才能夠成就。人隻有不斷地經常地接受新知識,承受新刺激,才能保持高水準的智力。

知識就像銀器一樣,需要經常擦拭、才可銀光鋥亮。稍有懈怠,便要蒙上灰塵。學知識也同樣,不可有懈怠。盡量多學不同的事物,融會貫通,就會使新的智慧和洞察力生發出來。這就是創造。

人有兩個生命,一是父母給的,二是自己賦予自己生命的實質。賦予自己生命的實質,隻能依靠創造力。

舊有習性隻能束縛創造力。要獲取創造力,隻能自己憑意誌和毅力超越這種舊習性。

《猶太法典》上說:

“超越別人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優秀;超越從前的自我,才是真正優秀的人。”

道理很簡單,如果勤心自勉,借以超越自己,那麼總有一天,就會自然而然地超越了別人。

人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內在動力。自我錘煉,才是贏家應具有的素質。

見縫插針 把握商機

瞄準有錢人

在這個世界上,財產的分布並不是絕對的公平和平均的。

據初步統計,富有的人占世界人口的22%左右,而他們擁有的財產則占總財產的78%;

而貧窮的人占78%,他們擁有的財產卻隻占有總財產的22%。

這占有78%財產的22%的人,便是賺錢的主要對象。

如果你擁有公司,就請多與這些人打交道,多與他們建立業務往來。他們賺大夥的錢,你也賺他們的錢。

在國外,每年稅務部門要公布富人的納稅情況,這是你選擇生意對象的絕好時機,你一定要把握住,千萬莫讓機會錯失,否則你就會失去金錢。

在中國,稅務部門不公布納稅人的納稅情況,選擇生意對象相對有難度。但從其他方麵也可獲得信息,以判斷哪些人有錢,哪些人錢多。

被稱為“銀座的猶太人”的藤田先生,有一年過年的時候,想和一家商店合作,租一個銷售櫥窗來做珠寶買賣,結果遭到拒絕。理由是:傻瓜才會在這年關即至的用錢時節拿巨款來買珠寶呢。

藤田並不死心,另找一店,租來櫥窗,做開了珠寶買賣。

美國紐約的珠寶商大力供貨,並於年底舉行大拍賣,沒想到一炮打響,珠寶成了非常走俏的商品。並且曾經創下了一日賣5000萬日元的記錄。

先前那個店主很後悔,回過頭來與藤田合作。藤田當然欣然同意,因為他正需要生意擴大發展了。

藤田之所以成功,有兩個關鍵:一是他瞄準了有錢人;二是利用了人們難以滿足的消費欲望。

有錢人買珠寶是為了擺闊也是為了保值和增值。物價上漲珠寶也必然漲價,而且幅度遠遠大過物價的上漲幅度。

這種保值消費觀念同時也帶動和促進了中等以上階層的人們也紛紛掏腰包購買珠寶。

買珠寶的時候,他們既體驗了富翁的感覺,又覺得自己什麼也沒有損失,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藤田的成功給我們很深的啟示:

不要用下一層的眼光去看待上層人。

上層人富有,富有的人觀念與貧窮的人完全不同。

偵察和掌握不同階層人物的觀念和思維方式,是做大生意的人必須要特別予以重視的。

·圍繞中心作文章,肯定有利可圖

有一種觀察男女是否結婚的方法:當人們在飯館吃飯時,細心的你就會發現,有時候是男的付錢,有時候則是女的買單。

結論很簡單:

若是男方付錢,說明這對男女尚處於朋友階段;

若為女方買單,說明這對男女已經結婚成家。

男人一旦娶妻,妻子便成了男人的資金保險箱。

俗話說:男人是個耙耙,女人是個匣匣。

又說:男人生在世上是為了大把大把地掙錢;女人活著則是為了大把大把地花錢。

實際上就是說:女人掌握著世界上花錢的權利。那麼,女人無疑也就成了生意的目標。

猶太生意經裏就著重強調經商有兩個目標:

女人和嘴巴。

這是猶太人4000年來生意經裏不可變更的公理。

請你牢記這句話:錢揣在女人口袋裏。也請你緊緊圍繞著這句話做文章。

倘若你放棄女人而總想從男人身上撈一把,那你就犯了一個方向性的錯誤。因為男人本身就是賺錢的人,從賺錢的人身上賺錢,真是難上加難。

有時候,男人大方卻狡猾,而女人吝嗇卻愚笨,尤其是在消費的時候。女人其實比男人更喜歡享受。

女人享樂的同時,既喜歡把自己保養得青春煥發,又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女人這樣做其實不光是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尤其是給男人看的。滿足虛榮心的同時,女人知道這樣才能迷住男人。

女人很會算賬,知道用男人賺來的錢打扮收拾自己既美觀又經濟實惠。

於是,針對女人的高級消費品應運而生——

五光十色的珠寶、項鏈、戒指、別針、坤表成為使女人名貴的搶手裝飾品,高級化妝品、高級禮服、高級休閑服、甚至高級轎車,都為女人而生產。

這些永遠不會飽和的產品為目光遠大的生意人賺取了巨額利潤。

男人也是的,任何時候都精打細算,唯獨給女人花錢時卻表現得非常大方。隻要是女人喜歡的東西,價錢問也不問,鈔票就大把大把扔出去了。

男人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女人又是男人的中心,誰圍繞中心的中心做文章,誰肯定會有利可圖。

猶太人生意經裏的第二個目標是“嘴巴”。做嘴巴生意,任何人都可能成功,它與女性商品及其他商品不一樣,不一定非得要很高的智商。

盡管入口商品遠沒有經營女性商品利潤大,但卻極富保險係數。隻要你勤勞衛生,你就決不會賠本。

獲利是日常的,也是長久的。因為口腹之欲是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消費黑洞。

於是入口生意應運而生,長久不衰,甚或花樣時時翻新——

大者經營賓館、飯店;

中者經營餐館、酒樓、菜館、酒吧、卡拉OK;

小者經營肉鋪、菜攤、水果攤,簡直不一而足。

藏在這些生意後麵的,還有食品加工業。

在外國加工而成的著名食品有漢堡包、牛肉餡餅、三明治、麥當勞……著名飲料有可口可樂,德國漢斯啤酒,比利時巧克力……香煙有希爾頓、“三五”等等。

中國人的食品更為豐富,因為中國是一個美食文化曆史非常悠久的國家。光菜就有川、粵、蘇等幾大係列。各係列之內又分上百種類。除各係列的主調風格外,各種類的配料做法又不盡相同,風格迥異。真是色香味美,令人垂涎欲滴。中國人的主食風格又有南北差異,製作方法豐富多彩,既可觀賞,又可飽飲,同時又能體驗不同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