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尋求多條門路(3 / 3)

(4)投資環境

認真分析投資環境,是做好投資決策的基本前提。對公司投資具有明顯影響的環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A)政治形勢。主要包括政局是否穩定,有無戰爭或發生戰爭的風險,有無重大政策變化等。要預測好政治形勢,必須注重了解國家的有關政策、方針、法律、規定、規劃等。

(B)經濟形勢。主要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勞動生產率、國家經濟結構和國家產業政策等。經濟形勢常常決定著公司投資的類型和規模。

(C)文化狀況。主要指不同地區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宗教、風俗習慣等。公司投資時,必須要考慮是否符合該地區的社會規範。

(D)相關資源。原材料、燃料等各種資源對公司來說,如同食物對人的生存一樣重要。公司在投資之前,必須對所需資源的供應狀況、供應價格做出準確測算。

(E)相關優惠政策。指與特定投資項目有關的稅收、進出口許可、市場購銷等方麵的優惠。

(F)投資地區的軟硬環境。公司在投資之前,還應對投資地區的地理環境、基礎設施狀況和相關的軟環境進行全麵考察。

(5)投資者的決策能力

投資者的決策能力是指投資者根據生產經營環境和公司經營實力,從不同的投資方案中擇定公司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的能力。主要表現為下麵幾點:

(A)敏銳的捕捉能力。公司投資的機會很多,但並不是每種投資機會都對公司長遠發展有利。投資者必須綜合公司的目標、市場未來的走向、新技術發展狀況等多方麵因素,排除各種虛假信息的幹擾,尋找投資目標。

(B)靈活多變的適應能力。投資目標確定以後,尚有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投資者應該借助公司員工、智囊團或外部投資谘詢機構的力量,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

(C)決策的優化能力。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投資者必須具有紮實的財務功底和經濟分析能力。善於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在公司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關係中尋找一種優化平衡。在決策中,作為投資者必須認識到任何一項投資決策都不會是盡善盡美的,投資者尋求的僅是一種滿意解,而不是最優解。

(D)投資者的自檢能力。投資決策付諸實施以後,主客觀條件仍在不斷地發展與變化。比如,出現某種新的工藝技術,就可能引起生產經營的突變。為保證投資決策能在動態環境中順利實施,投資者應不斷對自己選定的投資方案進行檢測,並及時調整和修正。

(E)投資風險。公司的大小常常起著決定性作用。投資的風險性是不能準確測定的,否則也就談不上風險了。不過,對不同投資內容的風險做大致的估測,則是可以做到的。由於投資風險隨著投資過程的延長而相應增長,所以投資期越長的項目對風險的分析預測便越重要。

(F)融資條件。投資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尤其是規模較大的投資活動,大多數公司僅靠動員自身財力是無法完成的。所以,有無足夠的融資場所,融資工具的多少,融資成本的高低,進入資金市場的渠道是否暢通靈便,以及公司本身的資金實力是否雄厚等,都會對企業的投資產生影響。

猶太商人認為,作為公司最為重要的投資決策者,你必須對公司投資所麵臨的風險以及影響這些風險的各種相關因素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認識。

否則,一旦操作失誤,這把雙刃劍將會給你以及你所在的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

改變思路 謀新天地

創新意識,猶如一層窗戶紙,不捅破不明白,而捅破這層窗戶紙是十分容易的,一旦捅破,一切都明明白白了。創新即突破常規,找到新招,創造機遇。沒有創新,肯定會毫無作戰能力。因此,要敢於改變思路謀求新天地。

其一,我們將要麵對的未來世界,不是一個故步自封的世界,而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而這種競爭,主要是創造力和創造性的競爭。其二,真正創造性活動的指向,基本出發點不應當是要妨礙別人幹什麼,而應當是推動人類社會活動(也包括自己的事業)的進步和發展。有一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

有一頭驢子,它肚子很餓,而在它麵前兩個不同方向上等距離地有兩堆同樣大小、同樣種類的料草。驢子犯了愁,由於兩堆料草和它的距離相等、料草又是同樣的數量和質量,所以它無所適從,不知應該到哪堆料草去才是最短距離,才最省力氣,於是在猶豫愁苦中餓死在原地了。

這則寓言其寓意是深刻的,除了故事創造者們環境決定意識的觀點外,它還揭示人們:許多時候,隻要有點創造意識,就會煥發出創造性的舉動;而呆板凝滯是足以扼殺生命的。

前幾年,有個美國猶太人賣一塊銅板,喊價28萬美元,好奇的記者一打聽,方知此人是個藝術家。不過,對於一塊隻值9美元的銅板來說,他的價格是個天價。他被請進電視台,講述了他的道理:一塊銅板價值9美元,如果製成門柄,價值就增值為21美元,如果製成工藝品,價值就變成300美元,如果製成紀念碑,價值就應該是28萬美元。他的創意打動了華爾街一位金融家,結果那塊銅最終製成了一尊優美的胸像——也就是一位成功人士的紀念碑,最終價值為30萬美元。從9美元到30萬美元之間的差距就是創造力,或者說創造力的價格。

猶太人曾說:“人的智慧如果滋生為一個新點子時它就永遠超越了它原來的樣子,不會恢複本來麵目。”

創造力本身不是奇跡,人人都具備它,但它產生的成果卻應該被冠以奇跡的美稱。至於創造力的含義,我們這樣來理解它:

創造力:對你來說,隻要是新的點子的產生,都應歸於創造力,也就是說創造力就是創新的能力。

另外,創造力的含義還得包括以下三點:

A。創造發明:也就是將創意實際運用。

B。有創造力的想法:這是與生俱來的天賦。隻不過對很多人來說需要學習、訓練、指導、開發和應用而已。總的來說這是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一項優秀技能。

C。有創造力的人:他們的特點是能夠克服各種對創造力的阻礙,特別是自己無意中對自己的束縛。並充分地應用創造能力改造生活和各種社會活動(包括自己的事業)。

須牢記一條真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應用創造力,同時在應用中不斷地增強這種能力。

也許有人認為,高智商就意味著高超的創造力。但這是一種錯覺,至少不完全對。

已故的猶太經濟理論界的泰鬥奧斯·托爾夫·吉米,在他獲得經濟學界某個最高級別的大獎後,回到故鄉,並拜訪了當年就讀的中學。他自己也很驚訝當時成績一般,再看智商分數不過90,也普通得無奇可言。他愉快地解釋:“創造了不起的經濟理論其實不算奇跡,隻有戰勝自己的智商才真正了不起。”

這表明智商不等於創造力的道理,並為眾多苦於智商不高的人們指出了提高創造力要增強信心的依據。

令人驚奇的是,幾乎所有時代的心理學家們都發現成人欠缺創造力,這個現象令很多成人擔心和焦慮,從而認定創造力可能是某種天賦,並非人們普遍具有的本能之一。這一點,從研究資料中顯示出來,心理學家們針對45歲的年齡層進行創造力測驗,結果隻有5%的人被認定為有創造力。接著又對20至45歲之間的成人進行創造力測驗,結果竟然也隻有5%的人合格。這個結果令心理學家們萬分沮喪,幾乎要判定創造力是特殊人物才具有的能力。

但是,接下來的測驗卻令人鼓舞,因為在17歲年齡段的結果達到了10%以上。更驚訝的結果是,5歲兒童中,具有創造力的人竟然高達90%。它表明,人們的創造力是生來就有的。隻有隨著年歲的增長遭到了抑製而已。有理由認為,就是在抑製狀態下,人的創造力並沒有徹底喪失,而是處於隱蔽狀態,未曾發揮而已。

人的創造力是沒有極限的,惟一的限製來自你所接受的知識係統、道德係統和價值係統。這些係統常常妨礙人們創造力的發揮。由於這些係統的紛繁複雜,很多人在其中受到空前束縛,甚至認為自己沒有創意。殊不知,任何一種係統都是人創造出來的。所以,你有權利持懷疑態度。

通常情況下,人的障礙在於沒有真實麵對自己的問題,而根據各種係統的成見來判斷自己能做或不能做。他們被先人之見害得很苦。其實,有很多你深信不疑的事情,可能是垃圾,它阻擋你的創造力的發揮。每當你察覺被某種信念逆反心理限製時,不妨刪除它,用一個能夠保留和有幫助的信念來取代。

作為公司老板應善於把有礙於創造力的“絆腳石”克服掉,找到適合於自己的製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