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學會“省”下不必要的開支。聰明的女性,不會把時間花在買名牌上,而是會把焦點放在理財計劃上,通過正確的理財計劃,來幫助自己達到理性消費的目的。
二、分清楚“想要”和“需要”。許多女性經常克服不了心中的那句“I%want%it(我想要)”,結果總是讓自己入不敷出。事實上,消費的第一守則應該是要建立“I%need%it(我需要)”,行有餘力才能應付“I%want%it”。但很多女性卻在“I%want%it”和“I%need%it”之間暈頭轉向,直到最後被物品所俘虜,導致必須付出很大的金錢代價。
我還記得以前有一位同事,她在英國留學,長得很漂亮,她最喜歡享受“I%want%it”的感覺。雖然工作能力很強,但是薪水族畢竟賺得有限,但她隔三差五就要到歐洲旅行,一旅行就一定會買名牌回來。記得有一次支付完信用卡費之後她就透支了,還有10天才發薪水,她已經瀕臨斷糧的狀態。最後,她隻好把她的寶貝名牌拿出來拍賣,其中有一件非常漂亮的絲質襯衫,花了她近兩千塊。當初她簡直是愛死這件襯衫了,但她沒想到,要忍痛割愛,降價降到幾百塊,依然是無人問津。分清楚“I%want%it”和“I%need%it”,你會在生活中省下令你想象不到的money(錢)!
三、“買”的時候就要想到“賣”
很多女性認為,購買昂貴的名牌商品是一種寵愛自己的象征,蘭蔻的口紅、SK-II的麵膜、CHANEL的香水、TIFFANY的飾品、LV的包包、DIOR的套裝……很多人擁有這些東西的秘訣就是省吃儉用N個月,然後刷光幾個月的薪水。如果買名牌隻是為了麵子,卻要付出生活清苦的代價,那麼,你就該三思而後行!
簡單地說,想要省錢做大事,你應該有物超所值的觀念,或最起碼你要懂得什麼叫物有所值。很多女性買東西隻在意當時的感受,卻忽略掉它恒久的價值,比如,花1萬元錢買一隻表,但是當這隻表屬於你的那一刻,它就已經不值l萬元錢了。
也有很多女性買東西懂得將未來的價值考慮進去。比如,同樣花1萬元買一個梳妝台,但是如果買的是古董梳妝台,自己再加以潤色,東西越古越值錢,就算將來要換主人,它的價值可能也已經超過1萬元。
一些名牌隻要不是全新就隻剩3折的價值,如果在“買”的時候就想到物品“賣”的價值,你購物時將會有另外一番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