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拒絕拖延(2)(1 / 2)

有各種各樣的答案,大都搞得很複雜。其實,答案很簡單,第一步,打開冰箱門;第二步,把大象放進去;第三步,把冰箱門關上。這雖然是個笑話,卻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許多事情都是被我們人為地複雜化了。複雜,也是產生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就算是把大象放進冰箱這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是可以分步驟完成的。不要被任務嚇倒,積極行動起來,充分調動你的想象力。

3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除了做事拖拉以外,拖延者另一個常見的特征就是總在忙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這時我們就可以使用帕累托法則,將你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通常,重要的事情並不多。

你隻需每天在紙上按照優先順序寫下這一天你需要做的3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後從第一件開始做。即使一天你隻能完成其中的一件,但你仍然做到完成了今天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長期堅持,養成好習慣,壞習慣對你的影響自然就會明顯減少。

4多慮

多慮是追求完美的人必然會有的心態。

世界上沒有一個最完美、最適合做事的時間,所以你不可以等到那個時候再去行動。強製性的反複思考隻會使自己陷入混亂的泥潭,而深陷泥潭的人是很難開始行動的。所以,當你意識到自己想太多的時候,要明確告訴自己:別想了,開始行動!先做了再說,即便是做錯了,也是一種經驗的積累。特別是年輕人,不要怕犯錯誤,不要怕失敗。幾乎所有的成功者無一例外的都是經曆了比別人更多的失敗,堅持到最後,才到達成功的彼岸的。

5過於消極

過於消極的人看問題總是片麵的,事情還沒開始做,已經想到最壞的結果,又因為缺乏自信,馬上就相信那想象中的結果一定會變成真的,根本就無法開始行動。

如今全社會甚至全世界都在呼喚正能量,其實,我覺得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於世界觀的建立。世界是客觀的,消極麵是客觀存在,可是,積極麵也是客觀存在,這道理就像世界有黑夜也有白天一樣簡單。

當我們發現自己總是過於消極的時候,多試試換一個角度,從積極的一麵去看問題想問題。

6固執己見,與世隔絕

太過於執著於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最佳的選擇,久而久之就會變得閉目塞聽,這會讓你很難取得進步,更不要說提高效率。事實上,固執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固執,尤其是過分固執,會給人帶來許多危險,容易深陷險境還執迷不悟,必須進行適當調適。閱讀好書,開闊視野,放寬心胸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也簡單易行。笛卡爾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閱讀不僅使我們得到心靈的安慰,還使我們找到思想和行動的楷模,變得謙虛、文明、敬人愛己。

7持續信息過剩

互聯網時代,電視、手機都可以上網,更不用說計算機以及其他那些便攜式上網工具了。世界各地此時此刻在發生什麼,我們幾乎都可以通過網絡去獲取信息,隻要我們打開網頁,一刻不停地翻閱,耗盡我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是看不完的。

可是,新鮮感過後,這樣大量瀏覽的興奮和刺激過後,我們剩下的還有什麼?疲憊、被嚴重幹擾的工作和生活、被拖垮的意誌力……這些都是持續信息過剩造成的嚴重後果。

外來信息太多了,隻要你想去獲取,它們就在那裏,可是,再想一想,那些跟你真的有關係嗎?

從現在開始,工作的時候、陪伴家人的時候,關掉手機、斷開網絡,試試看,你的生活質量一定會得到改善,而你的心境、心態以及自我控製的能力也會得到恢複。

(第三節)看清拖延的本質

1988年出版的《現在就做》一書的副標題是“克服拖延,享受無罪的玩樂”,該書作者心理學家尼爾·弗瓦爾的觀點是“人們拖遝的主要原因是恐懼”。恐懼什麼呢?恐懼失敗、恐懼失誤、恐懼行動暴露出我們的不完美。他們認為,或者說潛意識裏認為:拖延可以免於焦慮,可以表達抗拒,可以滿足欲望,甚至可以讓自我感覺更加良好。然後事實卻並非如此,甚至,拖延的結果總是與拖延者的願望背道而馳。

本質一:越拖延越焦慮

“明明知道有那麼多事情堆在眼前:攤開的文件、散亂的衣櫥,或者隻是一個該打的電話、一封該發出去的郵件,還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髒,但我們還是邊咬著手指甲,邊發著呆邊說,再等一會兒,就一下下?”這是很多人真實狀態的寫照。

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有這樣和那樣的難題等著我們去解決。比如說,一項艱難的工作任務,遇到事業、婚姻的瓶頸,或者對某一件事情感到厭煩時,如果繼續強迫自己做下去,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增加我們的焦慮。事實上這個時候我們所做的拖延,是一種用來讓自己的內心免受折磨,得到片刻休息的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它有利於暫時緩解消極情緒的作用。擠出一點時間來做一些與之無關的事情,例如看場電影、逛逛街、跑跑步等,讓自己身心放鬆一下。當我們恢複到精神奕奕時,再回過頭去解決事情,可能會比之前更有思路,也會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