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的調查報告是一個特例,但足以表明一個規律:是否有明確的目標,與一個人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關係。在這個世界上,隻有3%的人有明確而清晰的人生目標,並時刻提醒著自己,所以他們可以在各個領域取得驚人的成就;另外有13%的人,有目標但有時清晰,有時模糊,有時記得,有時卻會忽略,所以他們的成功會超出平常人兩倍甚至幾倍;其他的84%的人,都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哪怕是模糊的,所以,這些人的一生總是勞累的,得過且過的,當然也就沒有太大的成就。
人的成功,需要持久的目標驅動。你可以多製作一些可以幫助自己想起目標的提示性物品,比如某個成功者的照片,一座成功後想買的房子圖片,自己理想生活狀況的描述等等。把這些提示性物品放在你生活的每個空間、每個角落。當你在自己的身上、家裏、工作的地方、甚至包括衛生間、每天刷牙洗臉的地方,都放上刺激自己成功的暗示性物品時,你的大腦就會不斷收到刺激的信號,從而幫助你時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我們最好多花些錢買一個精致漂亮又質量好的“貴重”筆記本,這樣就不會把它當便宜貨亂丟了。然後在上麵清楚地記下你在五年之內想要實現的目標,並為之努力。
(第二節)把意誌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我們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一個成語——“輕重緩急”四個字,就把我們做事情的道理和方法全都包含進去了。後來管理學中發明的“四象工作法”就是根據這四個字發展而來的——每天一定要首先去做“緊急而且重要的事”;其次是雖然不那麼重要可是緊急的事情;然後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最後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
每天都做最重要的事情
有句諺語說得好: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確定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成功的人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能夠判斷出不同事物的相對重要程度。我們必須學會這一點,分清日常事務中,哪些是重要的並立即去做。
一位青年滿懷煩惱,他大學畢業後,曾豪情萬丈地為自己樹立了許多目標,可是幾年下來,依然一事無成。他鬱悶地獨自去山中旅行,一天,他來到一個小山村,聽說村裏的學校裏有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師,是遠近聞名的智者,於是他便去拜訪。
他找到智者時,智者正在校內小屋裏讀書。智者微笑著聽完青年的傾訴,對他說:“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
青年看見牆角放著一把極大的水壺,旁邊是一個小火灶,可是沒有發現柴火,於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麵拾了一些枯枝回來,裝滿一壺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內放了些柴火便燒了起來。可是壺太大,那捆柴燒完了,水也沒開。於是他又跑出去繼續找柴火,等找到了足夠的柴火回來,那壺水已涼得差不多了。這回他學聰明了,沒有急於點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由於柴火準備得足,水不一會兒就燒開了。
智者忽然問他:“如果實在找不到足夠的柴火,你該怎樣把水燒開?”
青年想了一會兒,搖了搖頭。智者微笑著說:“那就把壺裏的水倒掉一些嘛!”
青年吃驚地看著智者,奇怪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到。
智者接著說:“你一開始躊躇滿誌,樹立了太多的目標,就像這個大壺裝的水太多一樣,而你又沒有足夠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燒開。要想把水燒開,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準備足夠的柴火!”
青年頓時大悟。回去後,他把計劃中所列的目標劃掉了許多,隻留下最重要、最想要的幾個,同時他還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幾年後,他的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技巧,要把事情分出輕重緩急、有主有次。不要為自己設立太多的目標,那樣會擾亂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茫然不知所措。在所有要做的事情中,先做最有價值的那個。
我們都知道,釘子之所以能釘入堅硬的牆壁和厚厚的木板,是因為它有個尖尖的頭,可以將所有的力量集中於一點,做事也是一樣。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事情是永遠也做不完的,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完和做好更多的事情,就必須知道什麼事最重要。明確重點,突出重心,才能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完成最有價值的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查爾斯·舒瓦普是美國伯利恒鋼鐵公司的總裁,他的鋼鐵公司曾經隻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小鋼鐵廠,卻在短短5年的時間裏,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那麼,是什麼魔力使伯利恒鋼鐵公司得到了超常規的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