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對於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素質。因為,習慣不是偶然因素,它是經年累月、長期養成的生活方式。習慣一旦養成,要想打破是很難的。習慣的這種超強的穩定性,就是它對我們起作用的主要方式。正因為如此,我們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好習慣的幫助。愛因斯坦曾經說,“一個人取得的成績往往取決於性格上的偉大。”而構成我們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習慣。所以說,一個人的好習慣養成得越多,他的能力就會越強。養成好的習慣,就是為我們一生的幸福與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麼,培養好習慣與自控力訓練之間,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當然有,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關係——培養好習慣的過程本身,就是在訓練我們的自控力。因為,培養好習慣,就是一點一點地在使用自控力與我們的惰性、怯懦、軟弱、不自信、逃避等等性格弱點做抗爭。我們的好習慣養成越多,我們的自控力就會越強大。
這也就是本書為什麼要從培養好習慣入手,來訓練自控力的根本出發點。當我們意識到在培養好習慣的過程裏,我們還能同時有那麼多有益的收獲,是不是行動的動力會更強大一些呢?
(第一節) 好習慣與好人生
一位世界聞名的教育家,曾對習慣做過一個這樣的比喻,他說,一個人養成的好習慣就像在銀行裏存了一大筆錢,它的利息將使我們終生受益;而壞習慣則是欠別人的一筆高利貸,怎麼還也還不清。
這個比喻很生動,也很說明問題,因為事實的確就是這樣。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壞習慣,可想而知。這個道理早已經是不言自明了,人人都懂得,可是,並不是人人都能盡力去培養自己的好習慣,甚至,大多數人,或者,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在壞習慣裏打轉轉。
為什麼會這樣呢?
習慣的束縛力
在印度和泰國,我們經常可以看見一種神奇的景象:一根小小的柱子和一截細細的鏈子,竟然可以拴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任憑誰一眼都可以看出,這麼小的柱子、這麼細的鏈子,大象如果掙紮起來,根本是毫無用處的。可現實是大象卻在小柱子和細鏈子的束縛下老老實實地待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當大象還很小的時候,馴象人就用一條鐵鏈將它拴在鋼柱或水泥柱上。小象貪玩想要掙脫,可是無論它怎麼掙紮,都無濟於事,甚至弄得遍體鱗傷。慢慢地,小象就放棄了這種無謂的掙紮,選擇了順從,一直到它成為了一頭大象。它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擁有了掙脫鏈子的力量。
不僅大象如此,人類也是一樣。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會成為束縛我們一生的力量。我們之所以會常常在壞習慣裏打轉轉,就是因為那壞習慣在我們性格裏已經被固化下來了,如果我們不能有意識地去改變它,就總是會不自覺地被它牽著鼻子走。
有個靈巧的小夥子跟著師傅學剃光頭。師傅拿了很多冬瓜給他練習。一開始他削的冬瓜皮很厚,削麵也坑窪不平。後來,漸漸地,小夥子的手藝開始精進,冬瓜皮越削越薄,削麵平滑均勻。師傅很滿意,就表揚了他。小夥子一高興,隨手把剃頭刀紮在了冬瓜上,樣子很是得意。師傅提醒他下次不要這樣做,不要成了習慣。小夥子卻完全沒有在意,每次師傅看過他的作品,丟下一句表揚的話轉身走後,他都隨手把剃頭刀紮在冬瓜上。師傅覺得小夥子這項技術已經可以滿師了,就讓他給自己剃頭試試看,給人剃頭和給冬瓜削皮那還是有區別的。結果,小夥子剃得非常好。師傅一邊摸著自己光滑的腦袋,一邊從鏡子裏看著自己的愛徒,笑著表揚他:“不錯不錯,第一次給人剃頭就剃得這麼好。”徒弟一聽到師傅表揚自己,哈哈大笑著,習慣性地一抬手,剃頭刀紮在了師傅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