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整頓吏治痛懲貪官(9)(3 / 3)

錢度不枉為進士出身和久任道、藩、撫職,貪婪有術,狡辯擅長,一見江西截留了他的二萬九千餘兩銀,就精心編造,供稱克扣銅本平餘,得獲贓銀二萬餘兩,欲圖就此了結,免致查及家中藏銀。欽差侍郎袁守侗、雲貴總督彰寶、雲南巡撫李湖居然被錢度花言巧語騙過,於四月十一日上疏奏請按此定罪結案。誰料,此折到京之前,皇上已收到了兩江總督高晉、江蘇巡撫薩載的折子,奏稱於錢度江寧家內搜出埋藏銀二萬六千餘兩、金子二千兩。乾隆帝大怒,於四月十四日下諭說:通核金銀各項,多至八九萬兩,錢度究係從何處得來,“不可不嚴加刑訊,徹底根究”,著傳諭袁守侗、李湖,即將錢度、錢灃迅速嚴行審訊明確,定擬具奏,並將二人押解來京承審,如有不實不盡,“經朕別行訊出,惟袁守侗等是問”。《清高宗實錄》卷906,頁27、28.

八天以後,四月二十二日,乾隆帝下諭,嚴厲斥責袁守侗、彰寶、李湖輕信錢度之言,按二萬多兩贓銀之數結案。他說:“袁守侗等奏審擬錢度婪索多贓一案,所訊情節,尚多不實不盡,欲圖草率了事,甚屬非是”。錢度贓私累累,實出意料之外,不可不徹底嚴究。袁守侗等隻就江西截封銀二萬九千餘兩之數,遂據錢度所供扣克銅本平餘及勒派屬員售價數目,遷就附和,希圖完事,不知其江寧原籍又查出金銀合共值價五六萬兩,此銀又係從何而來?可見該侍郎等所訊,以及錢度之供,均不足信。著傳諭袁守侗等另行嚴訊確供,據實複奏。《清高宗實錄》卷907,頁22、23.此諭剛剛發出,袁守侗等人之折又到,奏稱:“錢度在滇省,兩任藩司,其貪婪劣跡,久未敗露”。茲因廠員朱一良告發,正在按款根究,江西截封錢度之銀二萬九千餘兩,當即悉心訊究,誰知錢度供稱此即扣克銅本平餘和勒賣貨物之銀,“再三嚴鞫,終無異詞”,“臣等遂據供冒昧定擬”,於四月十一日上奏後,二十三日接兩江總督高晉谘會,才知又起獲贓銀,“實不料錢度蒼滑狡飾如此”,“臣等拘泥原供,牽連錄敘,實屬不知輕重,愧恨無及”。《清高宗實錄》卷907,頁25.

三十七年七月中旬,即案發之後第五個月,錢度貪婪案告一結束。錢度遇逢藩庫支放銅本等項銀兩時,每百兩扣平餘銀一錢七八分不等,計前後共發放銀二千二百餘萬兩,共扣平餘銀四萬餘兩,“其支放時,係家人掌平,隨時帶進”。錢度還勒令屬員購買玉器古玩,多收價銀。其子錢灃仗父權勢,“婪索多贓”,“攜貨售賣”。《清高宗實錄》卷905,頁16,卷906,頁28,卷907,頁23、24,卷909,頁12.七月二十六日,乾隆帝批準軍機大臣的奏請,下諭將錢度押赴法場斬首,八月十六日將錢灃處以絞監候秋後處決。

四、私役“回民”采玉盜賣擾亂新疆皇貴妃之侄辦事大臣高樸坐誅。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十六日,前往盛京拜謁祖陵的乾隆皇帝弘曆,於返回北京途中,在深河村西大營下了一道諭旨,立即震驚朝野。這道諭旨摘錄了烏什辦事大臣永貴的一份奏折的內容和帝之批示。永貴奏:阿奇木伯克色提巴爾第控告高樸在葉爾羌私采玉石,串通商人,販至內地售賣,因此,已親往葉爾羌,將高樸翎頂拔去,與案內人犯質審。帝之批示是:高樸係慧賢皇貴妃之侄、高斌之孫,“經朕加恩擢用”,不料如此貪黷妄為,永貴秉公據實奏辦,公正可嘉,如果屬實,即一麵具奏,一麵將高樸在該處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