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反應最快,立即對曹操說:“計可速發,必擒呂布。”所謂的高手,就是善於識別資源、運用資源的人,曹操的這次慘敗在郭嘉眼裏也是一個可資利用的資源。
曹操會心一笑,說:“好,馬上派人去散布我已經死於埋伏的消息,誘使呂布來攻。我方伏兵於馬陵山中伏擊。”
郭嘉擊掌稱讚道:“真良策也!”
郭嘉可以說是三國謀士中的第一人,不但智商奇高,情商也奇高。就像剛才這個事件,明明是他率先想出了詐死誘敵之計,卻不直接獻計邀功,而是巧妙點撥曹操自己提出來。這樣,曹操慘敗之餘的形象損失頓時就被掩過,眾人反而十分欽佩曹操不為挫折所傷,竟然利用失敗來敗中取勝,扭轉乾坤。郭嘉隨即又帶頭稱讚曹操的決策,以進一步維護曹操的正麵形象。這樣善解人意的下屬,怎麼能不被老板喜歡呢?當然,這也需要曹操的心有靈犀,像袁紹、袁術那樣的塚中枯骨,郭嘉再有智慧,也難以施展。
呂布聞報,果然上當,率兵來襲,被伏擊的曹兵打得大敗,呂布死戰得脫。雙方各損一陣,算是打了個平手。隨後,雙方僵持不下,看看糧草將盡,各自罷兵。
再說陶謙在徐州,病勢日漸嚴重,再度起了將徐州讓給劉備的念頭。陶謙將劉備喚到病榻之前,開門見山地說:“老夫請玄德公來不為他事,我已經病入膏肓,朝夕難保。萬望玄德公以漢家城池為重,接領徐州,我死也就能瞑目了。”
劉備再次使出“第三方轉移”,說:“府君有二子,為什麼不傳給他們呢?”是啊,誰不願意將好東西傳給兒子呢?但是陶謙的明智就在於此。他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才能平庸。如果把徐州交給他們,反而會葬送他們的性命。
陶謙說:“我這兩個兒子,都沒有能力,隻可歸農。還望玄德公以後多多關照他們,千萬不要讓他們執掌公事。”
劉備說:“我一個人,怎麼管得了這麼大的城池?”實際上,劉備這句話的口風已經鬆了很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世間之事,莫強過於堅持二字。水滴石穿,隻要你有強韌的毅力,很多難事並不是不可能辦到的,但遺憾的是,人們往往過早放棄。
陶謙聽出了劉備的鬆動,哪裏還肯放過這個機會,立即說:“我舉薦一人,可以任命他當從事,來輔佐您。”急忙派人去請來孫乾。陶謙交托完畢,又指著糜竺吩咐道:“一定要好好侍奉玄德公。”
劉備還想再推讓一番,陶謙卻已經油燈耗盡,用手指了指心口,斷氣而亡。談判中最決絕的手段就是在己方提出要求後,立即斷絕一切聯絡溝通的渠道,這樣對方就隻能無可奈何地接受。陶謙既然已死,劉備還怎麼能推辭呢?
劉備就這樣坐上了徐州太守的位置。但此時對他來說,最大的障礙在於他還遠遠不夠自信。任何一個身具大才的人,如果在低微的職位上羈留過久,一定會造成自信心的極大不足。劉備這些年來,從草根起兵,一直寄人籬下,在低位徘徊,幾乎沒有揚眉吐氣的時候。以這樣的精神姿態,劉備是很難管好徐州的。這也正是後來呂布兵敗來投,劉備第一個念頭就是要把徐州讓給呂布的真正原因。
再說曹操,此前聽說劉備一直不肯受讓徐州的事情後,不禁對劉備有些佩服。這和他當年絕不與袁紹爭奪聯軍盟主一職是一樣的。真正有遠見的人,絕不會受眼前利益的誘惑,去強行索取自己力不能勝的東西。但是,當陶謙死後,劉備真的坐領徐州之後,卻頓時激起曹操的滿腔怒火。
曹操本來已經淡忘了殺父之仇,但劉備不費吹灰之力得了徐州,讓曹操的心態非常失衡。曹操不加掩飾地吼叫,以發泄自己的嫉妒和怒氣:“冤仇尚未報,我一定要先殺劉備,後戮謙屍,以報先父之仇!”
心理感悟:多疑是輕信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