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大喜,吉平所言確實是鏟除曹操最便捷有效的方法。董承說:“如果真能如此,您就是挽救漢室社稷的大功臣啊。”兩人議定後欣喜而別,隻待曹操“頭風”發作。
曹操所患的這種頭風,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中風。因為中風屬於心腦血管類疾病,發作之後往往有後遺症。但曹操的頭風發作過後,卻像正常人一般,照樣可以領兵打仗,謀劃國策。
據現代人考證,曹操的頭風應該是慢性硬腦膜下血腫。這種病主要有三種成因,第一,封閉式的腦外傷,不論有無骨折,都可能造成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第二,梅毒,但梅毒是明朝後期才傳入中國的,三國時期沒有,所以可以排除這個原因。第三,血液病所致。這個原因很難考證。一般而言,封閉式的腦外傷是造成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最主要的原因。曹操年輕的時候,是個問題少年,喜好飛鷹走犬,歌舞吹彈,舞刀弄棒,腦部遭受創傷的可能性極大。所以,我們大致可以推斷,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曹操後來罹患“頭風”。
有意思的是,曹操還因為自己的年少浪行和自己的叔父鬧過矛盾。他的叔父看不慣曹操的不良行為經常給曹操的父親曹嵩打小報告,曹操往往因此而被父親嚴厲責打。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曹操想出了一個辦法。有一天,曹操正在飛鷹逐犬之際,看到叔父來了,就立即倒地不起,口吐白沫,昏迷不醒。叔父見了大驚,連忙將其救起,仔細詢問原因。曹操說:“我經常會無緣無故地倒地,人家說這是中風症。”
叔父隨後去見曹操的父親曹嵩,把曹操中風的事情告訴了他。曹嵩十分擔心,正準備去找曹操,曹操卻已經悄悄地回到了家。曹嵩見他一如平常,根本看不出什麼異樣,不由驚訝地問他:“你的中風好了嗎?”
曹操故意裝出訝異的神情,說:“什麼中風?我從來也沒有中風過啊!誰告訴您我得了中風的呢?”
曹嵩說:“剛才你叔父急衝衝地趕到我這裏,說你剛才突然倒地,口吐白沫中風了。”
曹操立即裝出恍然大悟的樣子,歎了口氣,悶悶不樂地說:“原來是叔父說的啊。我從來沒有中風的毛病,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可能是因為他向來不太喜歡我,故意這樣說的吧。”
曹操的這個辦法讓叔父失去了曹嵩的信任,以後他再來打曹操的小報告,曹嵩就不再相信他的話了曹操利用的這個心理策略就是典型的“態度免疫”。我們為了預防某一種疾病,往往事先注射疫苗。疫苗是一種劑量可控的病毒,當人體注射了疫苗之後,就會產生抗體,以後再接觸到同類的病毒,體內的抗體就可以阻止病毒入侵造成危害。所謂“態度免疫”就是指人的態度和人的機體一樣,也是可以通過預先注射“信息疫苗”來產生抗體。
曹嵩內心對曹操的態度就相當於人的機體,曹操故意裝成中風,就等於是曹操精心炮製的一劑“信息疫苗”。當曹操的叔父興衝衝地把這個信息傳達給曹嵩的時候,就等於是在曹嵩的“態度機體”上進行了注射。
剛一開始,曹嵩當然相信此信息是真的。但隨即,曹操用自己活蹦亂跳的事實證偽了叔父傳達給父親的信息,這樣,抗體就產生了。此後,當曹操的叔父再度將同類的關於曹操不良行為的信息報告給曹嵩時,曹嵩內心態度上的抗體就會將其拒之門外,不予采信了。
曹操小小年紀,就對人的心理規律有了如此深刻的了解,難怪時人會將他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了。
因果循環似乎在曹操身上特別明顯。前麵我們已經舉過好幾個例子了,他年少時故作中風之症,對應的是,年長之後果真罹患“頭風”。這也許是冥冥中的天意吧,曹操的“頭風”給了對手一個最好的機會,不知道曹操能否逃脫這幾乎是必殺的一擊。
心理感悟:善種信息疫苗,必豐收人際交往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