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超級粉絲在江南(2 / 2)

1938年9月15日,英國首相張伯倫為了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與德國總理希特勒進行了會晤。六個月前,希特勒的部隊已經入侵了奧地利,並將其納入了德國的版圖。希特勒的下一個目標是進攻捷克斯洛伐克,但德軍還需要到9月底才能準備好。希特勒的如意算盤是讓捷克斯洛伐克的防禦部署拖延幾個星期。希特勒一麵秘密調動部隊,一麵承諾張伯倫,隻要捷克斯洛伐克同意他的要求,和平就可以得到保證。與希特勒會晤後,張伯倫在給妹妹寫的信中說:“在他的臉上,盡管我看到了冷酷與無情,但我的印象是,這個人會信守承諾。”五天之後,張伯倫在英國國會發表演說,麵對其他人的質疑,他很有底氣地為希特勒辯護,說他是一個將會信守承諾、言出必踐的人。事實證明,張伯倫受了希特勒的愚弄,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的是,一個人為了維持自己(或自方)的正確性,會怎樣地不擇手段為自己(或自方)辯護。

幸好魯肅出使江夏,沒有被這一個群體極化,而諸葛亮又是打定主意,要鼓動東吳對曹操開戰,在這兩人的努力下,孫權一開始采納了他們的“抗曹論”。但張昭等人還不死心,抱牢自己的“投降論”不放,千方百計地對孫權進行滲透。

孫權畢竟沒見過大世麵,又變得猶豫不決,直到在鄱陽湖練兵的周瑜回來,這才真正說服孫權鐵心抗曹。

曹操派使者送信給周瑜,沒想到周瑜被諸葛亮智激後,對曹操痛恨萬分,連信也不打開,直接撕毀,又喝令斬了曹操的使者。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古時作戰的規矩,但周瑜以這個打破常規的辦法顯示了他必戰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心。

曹操本來還沒有完全做好作戰準備,但周瑜毀書斬使極大地刺激了他的自尊心。曹操大怒,當即命令蔡瑁、張允等荊州降將為前部,他自為後軍,向東吳發起進攻。

蔡瑁派兄弟蔡為先鋒,卻被東吳先鋒甘寧一箭射殺。東吳韓當、蔣欽等將,見曹操後軍均為青徐之兵,不諳水戰,立即衝上前去,將曹操大軍擊得大敗。曹兵不習水性者,很多都溺死在江中。

曹操撤回旱寨,喚來蔡瑁、張允,責怪道:“東吳兵少,你怎麼還敗於他手?是不是這陣子練兵不夠用心?我先說這一次,如果以後再出現類似情況,我必按軍法從事!”

蔡瑁哀告說:“荊州水軍已經久未操練了,而且我們大部分士兵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性,看見東吳一攻擊,心裏先自慌了,不敢應戰。我想請丞相允許我們紮一個水寨,早晚操練,等到水軍精熟,再發起進攻。”

說起來蔡瑁也真是可憐,名為水軍都督,卻哪裏能呼風喚雨?當年他在劉表手下何等威風,一旦投降,卻是威嚴掃地。而曹操也太過心急,以為憑借百萬大軍的聲威就可以嚇降東吳,卻沒想到招惹了周瑜這個瘟神,而自己這邊卻連基本的備戰工作都還沒有做好。

曹操聽了後,雖然心急如焚,但也沒有辦法能夠讓自己的人馬一夜之間就精通水性,隻好同意了蔡瑁的請求。但曹操說的話可不好聽:“你既然是水軍都督,當然可以便宜從事,何必來稟告於我?”

是這麼說,問題是:“不稟告你行嗎?借蔡瑁幾個膽子他也不敢啊。

實際上,這句話裏已經隱含著曹操的不滿之意了。這長江水戰初戰失利,實際上已經把蔡瑁往斷頭台送上了一大程。

蔡瑁當即和張允開始布置練兵。所謂的臨陣磨槍,可能莫過於此了。但這兩個家夥,唯恐惹怒了曹操,性命不保,便豁出命去努力工作。沒有幾天工夫,他們就將水寨建成,隨即開始練兵。

周瑜偷偷前去觀看,不禁大吃一驚。如果按照這樣操練下去,用不了多久,曹軍的水戰能力就會十分熟練。那個時候,東吳就很難抵擋了。畢竟曹操有百萬兵馬,而周瑜隻有區區三萬人馬!

周瑜暗下決心,必須要盡快除掉蔡瑁、張允這兩個精通水戰的人,否則,東吳絕無勝算。

心理感悟:處在群體中的人往往會在思想上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