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鼓角聲暗淡了英雄背影(2 / 2)

曹操最初的心願就是在政治清明的治世出仕為官,但不幸遭逢亂世。他避亂回家讀書,但形勢逼得他出來為國家征討四方。而他此時的願望也不過是能夠建功封侯,以征西將軍的名號留名青史。

“遭董卓之難,興舉義兵;因黃巾之亂,剿降萬餘。除袁術、破呂布、滅袁紹、定劉表,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有一等人,見孤權重,妄相忖度,疑孤有異心,此大謬也……孤安有篡逆之心哉……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歸就所封武平侯之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一離兵為人所害也。即為子孫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也。”

在銅雀台初成之時,曹操尚未大徹大悟,還是有稱帝野心的。所以,前半段話是曹操的粉飾之辭。但他後半段說自己擔心交出兵權後為人所害,則是最坦誠的大實話。在這亂世中,非擁兵自重而不能自保,但擁兵自重則不可避免地一步一步走向專權。這是一條不能回頭的路,這就是人作為一種情境性動物的必然之路。所有大聲批判曹操的人,也許你隻是沒有擁有他那樣的際遇,沒有擁有他那樣的舞台。如果你處在他的位置上,你不見得能在文采武略上比他做得更好。而更可能的是,你也許會比他更殘忍、更狡詐……讓我們還是以曹操的《步出夏門行》組詩來結束對曹操的心理探尋吧。

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能寫出如此絕妙好詞的人,誰又能說他不是一代人傑呢?曆史的帷幕已經降下,曹操的腳步已經遠去。對我們來說,如果我們能夠從這一段三國紛爭的曆史中領悟並掌握諸多的心理學規律,深刻了解我們的驅動力所在以及限製性所在,盡管我們還不能徹底擺脫那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情境製約,但我們在麵對未來的生活時,還是能夠更多一些裕如、淡定……

心理感悟:人往往隻有在終極時刻才能真正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