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蘭便找到二丫父親勸說,應該把二丫送進學校雲雲。在一次勸說中,蘭蘭甚至遭到了二丫父親的語言調戲,說你和我睡一覺,我就二丫去上學。
蘭蘭正想罵其為流氓,誰知這話正好被路過的村革委會主任聽到了,結果蘭蘭的父親被以“流氓”罪判了三年。
這件事讓蘭蘭很不安,同樣讓二丫也很不安。蘭蘭覺得二丫的父親受了冤枉,此後二丫的命運更不可測;而二丫擔心蘭蘭大姐姐再不理她了。至於父親的遭遇,二丫並不懂“坐牢”是什麼意思。
二丫的父親被抓走的當天,蘭蘭便承擔起了照顧二丫的責任,因為二丫的母親早已去世,二丫屬於單親家庭的孩子。
白天,蘭蘭參加生產隊勞動,教二丫讀書識字;晚上,沒有燈火,就給二丫講城裏的故事,汽車、電車、火車、飛機、高樓、電燈、電話等。
兩年後,蘭蘭要回城了,走之前不太放心。她第一次帶著禮物去求村小的校長,把蘭蘭收進小學五年級讀書。因為蘭蘭已經學完了四年級的課程,而且成績非常優秀。
校長便拿四年級課本現場測試,最終收下了蘭蘭。
分別的時候,蘭蘭與二丫在村口哭得稀裏嘩啦,但命運讓她們不得不天各一方。蘭蘭說她會寫信給二丫;二丫說她會好好學習,等長大後去看山外麵的世界。
安嶺給這個東西定了個位,即散文體似的小說。它的文字,是散文的,純樸,優美,抒情,或者憂鬱、憂傷;但它的架構,又與小說或與最簡單的小說相似,有情節,有人物,有故事,有喜怒哀樂。
這樣的故事,放在夢境後期,就是一盤狗血。但在這個時代,卻是一股清新之風,柔軟之風,人性之風。它所能傳遞的信息很多都是這個時代所不具備的。譬如對女童特別是農村女童的關注,這時基本還沒有。還有對知青命運的暗示與關注,此文也屬於較早的一批。
因為這個時代文學作品的人物,幾乎都是高大上的角色。而且故事中惟一可能高大上的“民兵連長”卻成了反派。哪怕二丫的父親,雖然是文盲加法盲,但也有其純樸的一麵。
動筆以前,安嶺就把心態調整得很好。第一,是要認真地寫,花精力去寫,至少要寫出自認為的好作品;第二,則是投給報刊發表賺錢;第三,則是順其自然。
原本的想法,是沒有第一,隻有第二的。但安嶺後來自己給否定了,如果隻認第二,不認第一,這夢境的加持就沒了什麼意義。
安嶺此時雖然還是大一學生,但他至少明白一點,那就是夢境加持,絕對不是讓他去重溫夢境的生活,而是要借助夢境加持走得更遠。
因為這個題材構思很久了,很多細節也有過設定。當然更重要的,這是一個半真半假的故事,現在村裏的二丫,已經在讀初中了。而其能夠走到今天,在最早的時期卻是受到一個女知青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