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省委宣傳部馬濤,請幫我找一下安嶺同誌。”馬濤破天荒地也跟著用了一個“您”字。
“哎,好,請……馬部長,您好,請您稍等。”萬元康本來要說“請您稍等”的話,但“馬濤”兩個字,讓他突然想起,這不是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大人麼,所以,又加了“馬部長,您好”一句話,隻是有點語無倫次罷了。
實際上馬濤這個電話是打錯了的,如果他在電話中直接給接線員說“請接衝白河鄉政府安嶺同誌”,那麼,郵電局的接線員就會直接接到安嶺的辦公室。當然,電話打到政務中心,安嶺離那兒也很近,隻隔兩個房間。
“安書記,電話!對方說是省委宣傳部部長馬濤。”後麵半句,萬元康是小聲壓著說的。這個萬元康,還是很有眼水的,深知安嶺不喜張揚的工作作風。
如果換成其他領導,管他好事壞事,有大領導電話找,那多榮耀啊,多顯能耐與背景啊,那一定是要大肆宣揚的。
“您好,馬部長,我是衝白河鄉的安嶺!”安嶺拿起電話,略帶恭敬地說道。
“哎呀,安嶺同誌,你說你一畢業,就跑到天南去了,想找你聊天都不可能,好久回龍南來宣傳部作客啊!”馬濤電話一通,先來一通私人關係。
雖然與馬濤在一些會議上曾有過交往,但別人是領導,而安嶺是學生,怕是達不到如此熟稔的程度吧?不過,安嶺還是很尊重地回了一句:“謝謝領導的關心,有機會,一定前往拜訪領導。請問,領導,您這個電話?”
安嶺為了避免下麵的人亂傳消息,隻說了一個“馬部長”,後麵一律以“領導”代之。讓大家省一些猜測。
“安嶺啊,我這裏放著你們衝白河鄉的一篇稿子,就是寫‘幫扶隊’的,稿子寫得很好,完全適合在報紙上發表,隻是,我想問問,你為什麼想起要搞這個‘幫扶隊’呢?”
“領導,去年我到衝白河時,做了一個月的調研,發現農村包產到戶後,人們的方向有了,幹勁有了,變勤勞了;
但是,五保戶、軍烈屬、勞動力困難戶等在農忙時節卻麵臨著播種與收割的困難,特別是收割時節,晚兩天早兩天,情況是大不同的。
如果作物成熟而沒來得及收割,隻需一場雨水就能讓一年的收獲付之東流。所以當時我就想能不能找個辦法,把包產到戶後這個‘短板’給彌補起來。
去年秋收,我隻是衝白河的副書記,我帶著連我在內差不多10來人,組成兩個幫收小組,幫軍烈屬、五保戶、困難戶收割稻穀,累積了一些經驗,並受到群眾的歡迎。
所以今年夏收,我們繼續組織義務幫收隊,效果特別好,一些家裏勞力比較富裕的農民,也自願加入到了‘幫收隊’;鄰居布達鄉黨委政府看到這一幕,也組織了自己的幫收隊,好像他們的效果也很不錯。”
安嶺電話說完,馬濤等了幾秒,貌似消化了一番,才出聲問道:“安嶺,你能解釋解釋,你說的那個包產到戶的短板,是什麼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