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急於求成反冒進!仗義執言受冤屈(5)(2 / 3)

彭德懷常說,過去,我們節約每一個銅板是為了支援革命戰爭,現在,我們節約每一分錢是為了支援國家經濟建設。平時,他處處精打細算,注意節約,從不亂花一分錢,出國時也不例外。1957年,彭德懷出國訪問前,有關部門按規定給他發來了服裝費。他除做了必需的便服外,把剩餘的錢全部退還給公家。又有一次要出國,秘書建議他多做兩件,他狠狠地瞪了秘書一眼,說:“不花自己的錢,你們就是不知道心疼!”他的夫人浦安修見他身上穿的毛衣太破舊了,就悄悄到王府井買了一件回來。晚間,工作人員請彭德懷試衣服時,浦安修也將她買的毛衣請他穿著試了試。毛衣太瘦了,惹得大家都笑起來,彭德懷詼諧地說:“花錢買來了一件‘緊身咒’,穿不得,穿不得!”說著脫下毛衣,順手給了孟雲增:“你穿合適,給你吧,你就不用再買了!”而他自己打定主意仍舊穿著那件破毛衣出國,別人勸他再買一件換換,他說:“出去是為了工作,也不是去搞服裝展覽,舊毛衣穿在裏麵怕什麼!”

彭德懷曾多次出國訪問,為了給國家節省外彙,每次出國時都十分節儉。在國外,他對那豪華的接待場麵很不習慣,尤其是對那豐盛的西餐更是吃不來。他在外國參加活動的時間一長,就想吃中國的家鄉飯菜,每逢這時,不是到中國飯館去吃,就是大使館請他回去,高高興興地吃上一頓便飯。有時他隻讓做一碗麵條,澆上點肉絲,吃起來也特別香。

在國外,每次都發給代表團成員一點外幣,作為零用費。1957年11月,彭德懷參加毛澤東率領的黨政代表團出國訪問時,既是政府代表團團員,又是軍事代表團團長,發的零用費比一般人要多點。回國前,大家都用外幣買了些紀念品和生活用品,秘書去請示他需要買點什麼東西。他還沒等秘書開口,就說:“又來動員我花錢是不是?不買!”接著,對秘書說:“我們國家的底子薄,現在還很窮,搞經濟建設正需要外彙,能省就省些吧!”還告訴秘書說,外國的東西並不一定什麼都好,常用的東西家裏都有,他什麼也不需要。秘書問發給他的錢怎麼辦,彭德懷急了:“你這個人哪,把錢交到大使館去嘛!”秘書還是站著不動,他想了想又說:噢!黃克誠同誌的眼睛不太好,看報困難,要聽廣播,外出時也需要帶個收音機,這裏有一種直交電流兩用的體積較小的收音機,就給他買一個吧!秘書問他要不要給浦安修和孩子們買點什麼東西,並提議為他上學的侄子買一塊手表,彭德懷聽了很不以為然地說:小孩子上學戴什麼手表,參加工作後再買也不遲!後來經大家再三勸說,彭德懷嗯了一聲,說:“遠芳(任弼時同誌的女兒)需要一套計算用具,就給她買一套吧。其他上學的孩子,每人買一枝三用鉛筆也就可以了。”買這些東西,根本用不了幾個錢,剩下的外幣,都交給了大使館。

部隊實行軍銜製後,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都有具體要求,在外事活動中的講究就更多一些,有的時候,一天要換幾次衣服。特別是出國訪問,穿禮服的時間多,要求熨燙得平整,褲線筆直。這是彭德懷當時最討厭的一件事,也是工作人員最感麻煩的一件事。為了禮節符合要求,有時在飛機上就得更換衣服。可當時配發的裝衣服的箱子不給作美,禮服一放進去就給壓皺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軍委辦公廳管理處向皮件廠定做了一個專裝軍禮服的皮箱,那皮箱比較大,裏麵設有掛衣服的架子,衣服之間可以隔開,禮服熨好後,掛在衣箱裏,就再也壓不皺了,隨時都可以取出來穿。

箱子做好後,彭德懷仔細地看了一遍,很是滿意,說解決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1957年彭德懷出國訪問時,就用上了這個箱子,減少了不少的麻煩。

按規定,回國後這個箱子應交還給管理部門。但因當時正值年底,清退文件工作較多,再者,管理處說過這箱子是為彭德懷做的,秘書孟雲增也想留作以後彭德懷出國再用,所以沒有及時退還。一天,彭德懷見到這個箱子還放在那裏,就問:“這箱子按規定是應該交回去的,你怎麼還沒有交?”孟雲增趕忙答道:“是應該交還,可是我們以後出去還是需要啊!”他聽秘書這樣一說,馬上轉過身來,對著他有些不高興地說:“所以你就不還了,不按規定辦了。什麼工作需要,是你們圖省事求方便的需要!”秘書感到自己做得不對了,沒再解釋。彭德懷看他不再說話,又耐心地說:“我說同誌嗬,你怎麼不想一想別人出國也是需要的啊!還是按規定交回去,別人出國時就不用再做了,這就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第二天,秘書按照彭德懷的指示,把箱子交還給管理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