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急於求成反冒進!仗義執言受冤屈(9)(2 / 3)

九個月來,黨中央和毛澤東糾正錯誤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這種糾正是不徹底的。主要是沒有根本轉變“左”的指導思想。主要表現在,對總路線、人民公社、“大躍進”是在全盤肯定的前提下,糾正一些已經覺察到的錯誤,這是很有限度的。例如,雖然提出要壓縮空氣,但隻不過壓縮一下而已;雖然降低了某些完全脫離現實可能的高指標,但在實際工作中仍保留或繼續製定一些偏高的指標;雖然批評了平均主義的“共產風”,但仍保留公共食堂、供給製等損害農民利益的措施;雖然放慢了生產資料集體所有製向全民所有製過渡的速度,但仍強調用十年的時間完成這個過渡,作為建成社會主義的頭條的重要標準。總之,經濟工作中“左”的指導思想沒有受到根本的觸動,這樣,在實際工作中也就難以從根本上扭轉局麵。

第一次鄭州會議:這次糾“左”的開端

1958年11月2日至10日,毛澤東在鄭州召開部分中央領導同誌、大區領導同誌和部分省市委書記參加的工作會議,即第一次鄭州會議。這次會議距8月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僅兩個多月。在北戴河會議上,確定了當年生產鋼1070萬噸,比上年鋼產量翻一番;通過了《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決定在全國農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會後,在全國範圍內很快形成了大煉鋼鐵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高潮。這時,毛澤東視察了河北、河南等省的一些農村,發現在公社化運動中存在許多混亂現象,開始著手研究糾正當時已經初步覺察到的錯誤。第一次鄭州會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召開的。

會議認真研討了公社化運動中出現的問題,毛澤東在會上多次講話。在肯定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的前提下,他提出了一些糾正左傾錯誤的意見。

(1)劃清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集體所有製與全民所有製的界限,肯定我國社會現階段是社會主義,肯定人民公社基本上是集體所有製。針對當時普遍存在混淆兩個社會發展階段和兩種所有製的情況,毛澤東在11月10日的講話中提出:什麼叫建成社會主義?要不要劃分一條線?他明確指出:大線是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小線是集體所有製與全民所有製。關於人民公社的性質,他認為,公社是實行兩個過渡的產物。目前的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即社會主義集體所有製到全民所有製的過渡;將來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製到共產主義全民所有製的過渡。現在看來,盡管這種說法並不準確,但明確提出劃清兩個社會階段和兩種所有製的原則界限,對於澄清當時存在的混亂思想,遏製嚴重泛濫的“共產風”,是有重要的積極意義的。

(2)指出取消商品生產是違背客觀經濟規律的,強調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要大發展。由於混淆了兩個社會階段和兩種所有製的界限,當時有一些人認為商品生產、商品交換沒有存在的必要,陳伯達就是其中的代表。因而,在他們起草的文件中對商品生產避而不談。毛澤東在會上的講話多次批評這種取消商品生產的錯誤意見。11月9日,毛澤東在講話中強調:現在還是要利用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價值法則來作為一種有用的工具。我們國家是個商品生產不發達的國家,現在又很快地進到了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商品交換還要發展。這是肯定的,有積極作用。10月,毛澤東在會議上講述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時說:有的同誌讀馬克思主義教科書時是馬克思主義者,一碰到實際問題就要打折扣。避開使用還有積極意義的資本主義範疇——商品生產、商品流通、價值法則等來為社會主義服務,第36條(指會議起草的《十五年社會主義建設綱要四十條(1958-1972年)》的第36條——引者注)的寫法就是證明,盡量用不明顯的詞句來蒙混過關。他分析了一些人害怕商品生產的思想,強調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必要性,指出:現在我們有些人大有消滅商品生產之勢,有不少人向往共產主義,一提商品生產就發愁,覺得這是資本主義的東西,一些同誌急於要宣布全民所有,廢除商業,實行調撥,那就是剝奪。商品生產不能與資本主義混為一談。為什麼怕商品,無非是怕資本主義。不要怕,我看要大大發展。商品生產看它同什麼經濟相聯係,商品與資本主義相聯係,就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相聯係,就不是資本主義,就出社會主義。不要怕,不會引導到資本主義,因為已經沒有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商品生產可以乖乖地為社會主義服務。毛澤東的這些話是在32年前講的,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今天,我們讀起來仍然感到親切,富有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