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急於求成反冒進!仗義執言受冤屈(18)(2 / 3)

從此,人們把“廬山——彭德懷”聯係在一起。人們不敢也不願再提及廬山:廬山太神秘了!廬山太深奧了!廬山太可怕了!

從此,彭德懷退出了黨中央領導核心,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他向毛澤東作了三條保證:

一,永遠不當反革命;

二,決不自殺;

三,要自食其力。

看到彭德懷的三條保證,毛澤東寬容地一笑,一副勝利者的姿態。他初登廬山時的一切憂慮都化做浮雲飄走了。

20年後,鄧小平回憶這段曆史時說:“接著就是困難時期。”在政治上,黨內從中央到基層的民主生活遭到了嚴重損害,個人崇拜惡性發展,使“少數人或個人獨斷專橫的現象十分嚴重”起來;在經濟上,打斷了第一次鄭州會議以來糾正左傾錯誤的進程,使左傾錯誤得以延續了下去,進而導致三年經濟困難。

彭德懷下山了。

灼熱的太陽照在他慘白的臉上,白熾的光線射得他睜不開眼睛。他抬手打起眼罩,回過頭向他度過一段“非凡”日月的廬山投下了深沉的一瞥。他的嘴唇蠕動著,仿佛要說些什麼。

他終於什麼也沒有說。

不過,曆史記載下來了:廬山——彭德懷;彭德懷——廬山,一個人和一座山永遠地連在了一起。

懷仁堂:誰撞在了“槍口”

1959年8月18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擴大會議。

會議主要內容是:繼續揭發批判彭德懷、黃克誠的“反黨罪行”和“資產階級軍事路線”,徹底肅清彭德懷在軍隊30年來的“流毒和影響”。

毛澤東將這個會議交給了中央書記處主持,書記處委托軍委辦公廳、總政治部承辦。地點選在中南海懷仁堂。

很明顯,這次會議在廬山就定下來了。廬山的八屆八中全會是8月16日結束的,8月18日緊接著召開這次會議,可見當時的氣氛是如何緊張了。

中南海懷仁堂的軍委擴大會議首先傳達了廬山會議精神。彭德懷、黃克誠到了會,依舊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彭德懷事先並不知道會議是如何安排的,便很坦率地主動做了檢討,同時表態,願意誠懇地接受大家的批判,肅清自己在軍隊各方麵的“錯誤影響”。

然而,會議在進行過程中,與預期效果相距甚遠。在分組揭發批判中,很多人不發言,即使發言也很少涉及彭德懷問題,隻是限於“淺表性”表態:擁護黨中央決定,要反右。他們無法使自己相信,人們素來敬重的彭德懷元帥、黃克誠大將會突然變成反黨分子?盡管“意見書”的某些言辭有不盡妥當之處,但反映的問題是符合事實的,用意也是好的。很多人在私下閑聊時議論:就這樣走走過場算了,別磨蹭了,下麵還有很多事等著幹呢!

將軍們的想法太天真、太善良了。在流血的戰場上,他們個個謀多智廣,英勇善戰;可是在“不流血的戰爭”上,他們幼稚得像新兵蛋子。8月20日,柯慶施、陳伯達分別給毛澤東、劉少奇打電話,說“會議開得遭透了”“彭德懷表麵做檢討,暗地裏在扇動軍隊向黨進攻”,“他根本不服廬山的氣,妄圖借他在軍隊的地位翻廬山的案”。康生親自跑到毛澤東書房,請求毛澤東親自出麵扭轉局勢,要求軍委擴大會議再延長,再擴大!

當晚,毛澤東召來劉少奇、周恩來、林彪等人,商量會議的進程。

晚上10點,中央決定會議延長到9月12日,人數由原來的140人增加到1061人,另增508名有關人員列席會議。

據此,軍委發出緊急通知:大軍區級幹部除留一名值班外,全部參加;野戰軍軍長,政委及每個師來一名正職幹部參加;各軍、兵種正副職幹部都參加,司、政、後也要各來一名幹部參加;總參各部、局來一名正職幹部參加;軍委辦公廳處長以上幹部全部參加。

與會者統統住在前門飯店。會場除懷仁堂以外,增設紫光閣禮堂作為分會場,拉線廣播。兩個會場統由大會秘書處管理。秘書處設有秘書、簡報、警衛、總務四個組。羅瑞卿擔任秘書長,譚政、蕭華但任副秘書長。

大會要求參加會議人員務必一天之內到齊,22日正式開會。

8月21日,是大會秘書處人員忙得透不過氣的一天。

一下派出18架飛機飛赴各地,將大會代表接到北京。秘書組組長邵英和總務組組長高克恭分別坐鎮飛機場和前門飯店。飛機場,飛機飛起落下,落下飛起,往返不停,換人不換機;前門飯店,汽車此進彼出,彼出此進,猶如穿梭,換人不換車,以致鬧出了互相接錯代表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