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22)(2 / 3)

於若木的這段自述,雖然還帶有當時的一些政治色彩,但我們已經足以明了她與江青之間的一段公案。

於若木在政治高壓下沒有屈服,她在1970年12月向組織寫的思想彙報中,明確地說:

“我和江青之間並無任何個人冤仇。我和她的鬥爭,其實質是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鬥爭,兩種世界觀的鬥爭,是不可調和的。現在吃點小小的苦頭,是為了避免將來吃大苦頭,是為了黨不變修、國不變色的大是大非問題,不然讓江青這類修正主義分子掌了大權,我們國家的命運是不堪設想的。”

1971年10月4日的思想彙報中,於若木更尖銳地揭露江青:“以她那樣惡劣的思想意識,居於那樣重要的領導崗位,就有使我們黨變質國變色的危險。這時候如果不挺身而出,堅持鬥爭,就會誤了黨的大事,葬送了社會主義祖國的前途。”

到了1972年7月,於若木在向組織彙報思想時,更是指出:“江青這個走資派就是現在黨內最大的一個隱患,是名副其實的赫魯曉夫。”

後來,於若木隨著幹校同伴一塊回到北京,但是,仍然被限製自由。在一些同伴的幫助下,經過幾番周折,於若木的女兒陳偉力打聽到了她的消息。經過申請,北京市科技局白介夫批準同意,她們母女倆相隔多年後,終於重新見麵了。1973年初,陳雲從江西被接回北京,打聽於若木的情況,幾經周折她才能夠回到家裏。特別要提到的是,當時周恩來總理也關心著於若木,他在一次國務院會議上見到科學院領導同誌,問起於若木的問題怎麼樣了,說,你們是否搞得過分了一點?李先念副總理也關心過此事。可是,在江青、康生一夥橫行的日子裏,於若木雖被摘掉了“現行反革命”的帽子,但還留了一個“有嚴重政治錯誤”的尾巴。

1976年12月22日,在打倒“四人幫”之後的喜慶日子裏,於若木的冤案徹底平反了!在黨中央領導人的關心下,中國科學院黨組作出決定:撤銷學院黨組原來對於若木的錯誤處分的決定,徹底平反,恢複名譽,並號召全院同誌向她學習。聽到這一消息,於若木熱淚盈眶,知情的同誌無不歡欣鼓舞,拍手稱快。

眾所周知,陳雲是第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中最長壽者。這其中原因何在?

其實陳雲的體質並不好,有點“先天不足,後天失調”。陳雲出生於貧苦農民之家,先天營養就不足,出生後,母親的奶水不夠,陳雲主要靠吃米粉長大。這樣,造成他的體質從小就差。

陳雲很容易感冒,常常第一場感冒剛好一點,又得了新的感冒。他自己也說,他是一輛“木炭汽車”,開著開著就要出毛病。所以,他平常特別怕感冒,衣服總是比別人多穿。

長期戎馬倥傯的革命生涯,使他的身體越來越瘦弱。到延安後,陳雲的生活比較穩定,條件也有了改善。不過,他仍很怕冷。到了冬天,要穿很厚的衣服。由於工作緊張,他抽煙比較多。那時,他的手指頭都被香煙熏得呈褐黃色。他的臉色也不好,蒼白。

進了北京之後,生活變得安定。於若木向他反複宣傳吸煙的害處,使陳雲下決心戒煙。陳雲意誌頗強。他下了決心戒煙,也就戒掉了長期吸煙的習慣,而且再也沒有出現“反複”。到了晚年,陳雲曾說,他能長壽,得益於戒煙。

自從1952年戒了煙,又遵照蘇聯專家的意見,吃“斯米當”,陳雲很快就開始發胖,臉色也變得白裏透紅,身體比往日好得多。所謂“斯米當”,其實也就是稀奶油。這種“斯米當”很容易消化。那時,他每天早餐吃麵包、抹“斯米當”和果醬,再喝杯牛奶。

於若木開始精心照料陳雲的飲食起居,其核心內容歸結為八個字:飲食有節,起居有時。陳雲通常在每天晚上11時做就寢的準備,11時半上床,12時左右就睡著了。翌日早上8時起床,8時半進早餐。中午要午睡。

他原本和家人一起進餐。步入晚年,由於他的飲食與家人不同,也就分開單獨進餐。他的飲食是嚴格科學搭配的,主要包括三個方麵:一是搭配好主食和副食的關係,要以主食為主,副食為輔;二是搭配好葷菜和素食的關係,要以素食為主,葷食為輔;三是搭配好主食副食的品種關係,要多種多樣,宜雜宜粗。陳雲愛吃米飯,但從不吃精白米,隻吃秈米。所謂適量,一是指進食適量,他主張飯吃八分飽,使每頓飯前都出現一定的饑餓感,這樣吃起飯來更香,有利消化吸收;二是要求廚師做得適量,吃多少做多少,每頓飯做到吃光不剩,杜絕浪費。於若木說,定時飲食是比較難做到的,但隻要沒有特殊情況,他都盡量做到一日三餐準時進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