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文革直接參與下趕走北京大學工作組的消息迅疾傳遍北京各大中學校,北京的反工作組浪潮勢不可擋。劉少奇非常清楚,清華大學的工作組也難以維持下去了。但是,他仍認為派工作組是形勢所迫,大勢所趨,並沒有錯。為此,他於7月27日找康生單獨談話。當康生說“蒯大富是革命的”時,劉少奇堅持說:“不是。”並認為,“你們說鎮壓是不對的,不是鎮壓。”為了支持康生對蒯大富的評價,陳伯達當天再次派人去看望了蒯大富。
中央文革小組為了爭取反對工作組鬥爭的勝利,活動更加頻繁了。7月17日,陳伯達、康生、江青帶領文革小組全體成員到北京師範大學主持召開批判工作組大會,號召大家“甩掉保姆,踢開絆腳石,自己解放自己,徹底革命。”江青還在海澱區召開的中學學生代表大會上當場宣布罷掉海澱區中學工作隊隊長的官。在中央文革小組的咄咄逼迫下,28日,北京市委做出了關於撤銷大中學校工作組的決定。次日,毛澤東又委派周恩來親自去過問清華大學的“文革”情況。
7月29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北京市大專院校和中等學校文化革命積極分子大會”,蒯大富也被送去參加了會議。會上,宣讀了關於北京市委撤銷工作組的《決定》,劉少奇、鄧小平、周恩來被迫在派工作組問題上作了檢查。劉少奇這次或許真是說了心裏話:“怎麼進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你們不大清楚,不太知道。你們問我們,怎樣革命,我老實回答你們,我也不曉得。我想黨中央其他許多同誌,工作組成員也不曉得。”真是“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以致“有時沒犯錯誤,人家也說你錯了,是不是?那時自己也莫明其妙。”周恩來在會上傳達了毛澤東提出的“文革”的三大任務:一鬥、二批、三改。當會議快結束時,毛澤東來到會場接見與會代表。經久不息的掌聲,連綿不斷的“毛主席萬歲”的呼聲,使大會氣氛驟然生輝。當毛澤東踏著《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雄渾歌聲的節拍率先離開會場時,毛澤東和劉少奇的心境大概有天淵之別。
毛澤東與劉少奇矛盾的公開化
1966年8月1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中央文革小組成員和首都高等院校部分代表列席了會議。
會間,毛澤東和劉少奇為各自的觀點和行動進行了辯解。為了證明各自的正確,在群眾中進行了大量的活動。
劉少奇選擇了北京建築工程學院蹲點。這個學院是在北京市高等院校中最早形成兩個組對立局麵的學校,問題比較多,情況比較複雜。劉少奇試圖按照“文革”開始不久時製定的“中央八條”精神,用“試驗開小會來解決矛盾”。此間,劉少奇就工作組問題和學生運動問題多次講話,講話精神基本上是他前一階段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王光美則繼續在清華大學活動。然而,由於整個形勢的影響,他們的工作顯得那樣蒼白無力,缺乏氣勢。
毛澤東認為,應該用公開的、大規模的轟轟烈烈的運動形式,依靠更廣大的群眾,製造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