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對第二天《人民日報》的版麵作了精心安排。毛澤東與斯諾夫婦在天安門慶祝國慶典禮上的照片,發表在《人民日報》頭版的顯著位置。照片經過了特別處理,隻有毛澤東、斯諾夫婦與站在身後的翻譯四個人,他們身後或是身旁別的人物的身影已經被技術處理了。這張毛澤東跟美國人斯諾在天安門上的照片,應該被當作周恩來向美國發出的含蓄而饒有深義的信息,想不到竟被尼克鬆和其精於分析的顧問基辛格忽略了。
事後,基辛格在回憶錄裏寫道:毛澤東和周恩來“不幸對我們敏銳地觀察事物的能力估計過高。他們傳過來的信息是那麼拐彎抹角,以致我們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10月1日,中國國慶節那天,周恩來把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和他的妻子領到天安門城樓上站在毛旁邊檢閱一年一度的國慶節遊行,而且照了相。這是史無前例的;哪一個美國人也沒有享受過那麼大的榮譽。這位高深莫測的主席是想傳達點什麼。斯諾自己後來談論這一事件時指出:‘凡是中國領導人公開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事情過後我才終於理解到,毛是想以此作為象征,表示現在他親自掌握對美關係;但是,這在當時真是一種遠見卓識。我們在關鍵時刻理解不到他的真意。事情做得過分微妙反而達不到通信聯絡的目的。”
毛澤東曾在1949年開國大典站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自豪地大聲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從此,每逢國慶節,毛澤東都要在此舉行盛大的國慶慶祝活動,接見人民群眾。能在這種時刻站在毛澤東身邊的,除了新中國的領袖人物以外,就是當時友好國家的領導人或是兄弟黨的領袖。
斯諾隻是一個普通的美國記者,毛澤東為什麼讓他站在身邊檢閱人民群眾?
毛澤東的護士長吳旭君女士曾經陪著他參加了那天的活動。據吳女士回憶,那天上午,在去天安門之前,在中南海遊泳池毛澤東的住處,幫毛澤東穿衣服時,就覺得他的心情格外激動。從天安門檢閱回到住處,更完衣,毛澤東還沉浸在一種燃燒的激情之中。當時,吳旭君不理解,毛澤東為什麼給一個美國記者相當於國家領導人的禮遇?就問:
“主席,斯諾是老朋友,但他不過是一個外國記者,為什麼你給他那樣好那樣高的禮遇?”
毛笑了。他說:“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是先放個試探氣球,觸動觸動美國人的感覺神經。”
從“兩個半”到“一個半”,美國戰略大調整
在尼克鬆執掌白宮以前,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都是在白宮地下室辦公。那裏離開地麵有30多級台階,到總統辦公室要走50多米遠,可見國家安全委員會沒有引起總統的重視。尼克鬆不同於他的前任,一上台就要基辛格考慮如何改革這個機構,使它發揮重大作用,成為製訂對外政策的一個首腦組織。辦公室也從地下搬到了地上,在白宮一樓緊挨著尼克鬆的橢圓形總統辦公室,安排了一間寬敞明亮而華麗的房間。辦公室有法國式的落地長窗,雪白鋥亮的地板,油漆一新的辦公桌椅。基辛格的辦公桌上,有直通尼克鬆的電話,還擺有一架鑲有尼克鬆照片的相框。相片上寫著尼克鬆對基辛格的題詞:“贈給亨利·基辛格:善進良策,獻身爾職,逾於所司,永誌不渝。你的朋友理查德·尼克鬆”。屋裏邊還設有一個遙控中心,從磁帶數據箱到聯結世界各地的直線電話,一應俱全。守衛辦公室的安全人員,幾乎要比美國肯尼迪角警衛阿波羅登月火箭發射台的人還多。基辛格就在這關係到美國安全的神經中樞,指揮部署,調度一切,主持著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尼克鬆每天要和基辛格通兩三次電話,會見90分鍾。通常是在上午九十點之間,兩人就24小時之內的情況碰頭30到40分鍾,若有要事,可能在這一天還要再見幾次麵。尼克鬆從來沒有找不到基辛格的時候。
美國《生活》雜誌曾經發表文章描述過國家安全委員會開會的情況: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員們來到了白宮的內閣會議室等待尼克鬆。他們是國務卿羅傑斯、國防部長萊爾德、緊急計劃局長喬治·林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勒、中央情報局長赫爾姆斯,還有副總統阿格紐。有時還要根據會議的性質,還吸收有關軍政部門的高級助手列席會議,以便隨時提供谘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