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天還沒全亮,隻有4點多鍾,中美雙方又繼續在釣魚台裏討論公報,修飾文字了。這就是以後震驚世界的上海公報。在基辛格臨離開釣魚台之前,雙方就公報的主要內容達成了協議。公報鮮明的、有些地方是十分尖銳對立的分歧更加突出了共同的立場:雙方對反霸的關切,雙方承諾使兩國關係正常化。隻有關於美國與台灣有防禦關係的那一段還未作決定,但是雙方的立場已經接近了,準備留待基辛格陪同尼克鬆再來的時候,進行討論。
在由釣魚台駛往機場的紅旗轎車裏,喬冠華與基辛格在對話。當然,車內的對話已經不是嚴肅的會談,而是輕鬆卻有內容的聊天。
“博士,你看今年這屆聯大我國能恢複席位麼?”喬冠華問,“我得到消息,現在這個時候,聯大正在對恢複我國席位進行表決。”
基辛格不假思索地一笑,說:“我估計你們今年還進不了聯大。”
喬冠華狡黠地眨了眨眼:“你估計我們什麼時候能進去?”
基辛格扶了一下眼鏡:“估計明年還差不多。待尼克鬆總統訪華以後,你們就能進去了。”
喬冠華仰臉哈哈大笑,笑聲十分豪爽:“我看不見得吧!”
就在剛才基辛格快要離開釣魚台的時候,周恩來瞅空低聲告訴喬冠華,聯大表決結果已經傳來,讚成接納中國、驅逐台灣的阿爾巴尼亞提案已經以壓倒多數獲得通過。表決結果是76票讚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周總理為了不使基辛格難受,沒有將這個消息告訴他。
這次聯大表決結果,也是出乎我國領導人意料之外。我們也估計在一年或兩年之後才能恢複在聯大的席位。我們還沒有一點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在10月24日,基辛格在會談中問及周恩來對美國“雙重代表權”提案的觀點時,周恩來說:“對中國來說,台灣的地位比聯合國的資格重要得多。中國不會按照‘雙重代表權’的方案進入聯合國。中國人有的是耐心,還可以繼續等待。”
基辛格乘坐的“空軍一號”專機剛剛從北京起飛。電訊員就給基辛格送來電訊稿。基辛格一看,大為驚訝,將電訊稿遞給助手們傳看。
電訊稿上打著——
聯大剛才已以76票對35票通過接納中國,並驅逐台灣。
基辛格雙手捧著頭,好一會兒才抬起頭來,表情複雜地說:“我說過,光是中美接近就會使國際形勢產生革命性的變化——連我自己對此也認識不足。”
基辛格說罷,苦笑了一下。
洛德望著舷窗外的雲海,慨歎著:“周恩來太厲害了!讓我們否定了自己的方案,接受了他們的方案,而且高高興興,心悅誠服……”
霍爾德裏奇對洛德說:“我在香港工作的時候,就聽人說,要是蔣介石得了周恩來,被趕到台灣島上去的就不是蔣家王朝。”
基辛格想不到他擔心的事到來得怎麼這麼快!他的心茫然地往下墜著,顯得格外沉重。剛才離開釣魚台時的欣喜心情已消失殆盡。他的心情變得有點苦澀。阿爾巴尼亞提案以壓倒多數通過了。美國的雙重代表權和把安理會席位給北京的提案,他的政府花了很大的力量去製訂和提倡,卻根本沒有得到表決的機會。美國從來沒有這麼慘重地失敗過。這要怪誰呢?一批和美國友好的國家一方麵不願同美國對立,另一方麵討好強大的中國又對他們有利。當美國對北京采取敵對態度的時候,他們害怕投票讚成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受到懲罰。現在我們自己要跟中國和解,他們就不再怕美國的懲罰了。基辛格懷著無可奈何的心情在思索著。
電訊員又送來電訊稿,白宮要他在回國途中在阿拉斯加停留,以免在聯合國表決的這一天回到華盛頓。基辛格立刻就品味出這份電訊的含義:實際上是說他的北京之行要對美國在聯大的失敗負責。他回想起上個月底即將公布第二次北京之行前夕,羅傑斯和他的爭論。毫無疑問,他判斷得出,這一定是羅傑斯施加了壓力,白宮才叫他在阿拉斯加停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