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處理好家庭關係,防患於未然(2 / 2)

同時,創業也給了你更靈活支配時間的自由,如果你另一半的工作對於考勤要求十分嚴格,或者上班地點非常遠的話,也許你可以比之前多承擔一些突發、臨時性的家庭事務,如帶孩子看病之類,這樣對方就不用為請假困擾了。

把這些都寫下來,討論清楚,讓兩個人都了解創業的利弊,會使以後的生活更順暢。

接下來就是跟父母的溝通了,畢竟隔了一代,老一輩人對於創業天生有一種畏懼感和排斥感,尤其是自己的女兒要創業,多數老人家是不太讚成的。所以,跟父母的溝通不要事無巨細,隻要告訴他們,自己要創業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雖然累,但是自己很開心,而且將來有可能賺大錢。這樣就足夠了,最好不要說得太具體,除非父母的職業經曆和人脈對你的創業有幫助。

為什麼不能說得太具體呢?有時候,父母會出於關心,反而幫倒忙。譬如說,你開辦了一家遊戲公司,做得好好的,父母突然打電話過來,“我看報紙上說啦,政府要對遊戲加強審核了,你們沒事兒吧?”或者是 “我看電視上演了一個什麼公司,遊戲出口到美國去了,你們要不然也跟他們學學?”你跟他們解釋吧,要花費很多口舌,他們還不一定能聽明白;你敷衍幾句吧,他們又會覺得受了冷落,好心被當成驢肝肺。所以,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說明自己創業的業務方向,他們不懂,也就省卻了很多麻煩。

再有一點就是,一定要跟父母事先溝通好,對於你的創業,他們可以不支持甚至不聞不問,但是千萬不要打擊你的鬥誌,在精神上扯你的後腿。很多創業失敗的人回想起自己最艱難的那段日子,總是會說最大的打擊來自跟自己最近的人,可能是一起並肩戰鬥的夥伴,也可能是父母親人。“早就說讓你別創業,別創業,看吧!這下被人騙了吧?” “閨女,咱不創業了行不?遭那罪幹嗎!就憑你這聰明伶俐勁兒,在哪兒找不到個月薪一萬的工作啊。” “你折騰那個創業也折騰好幾年了,也不知道折騰出了什麼玩意兒?”這種話的殺傷力特別大,類似的話,很多中國孩子從小時候選擇興趣班、高考報誌願、找實習工作的時候就開始聽,現在到了創業的時候還是要聽。

在人生的某些階段,我們需要掙脫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境界上的桎梏,而創業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在這一層麵上突破格局。這種情況下,和原生家庭的衝突不可避免,我們隻能通過一些技巧來化解。

比如,不論你創業順利還是艱難,都要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最簡單的方式是:隻要你和你的公司在媒體上有曝光,就拿給父母看。歲數大的人多半對媒體依然保有敬畏之心,根本不懂得什麼品牌宣傳、軟文、自媒體一類的東西,隻要他們看到有媒體會報道你,就會覺得你做得不錯,在感到安心的同時,也有了跟朋友吹噓的資本。你讓他們有麵子,他們就不會太反對和幹涉你正在做的事情。這是不傳之秘,百試百靈。

還有一種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負麵交流我把它稱為 “多喝水”。 “多喝水 ”這句話並不是壞話,但是對事情並沒有任何幫助,有時候還會讓人煩躁。譬如,你的產品出了質量問題,全公司都在緊張地加班善後。這時候媽媽的電話打過來了: “怎麼又加班啊?吃了沒?不行不行!不吃晚飯怎麼行!你趕緊去吃飯!什麼事兒啊天天加班,你就不能讓他們加,你別管?你不是老板嗎?”這話當然是關心話,但是又讓人不知道怎麼回,而且正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話真是煩躁得想要摔電話,但對方是自己媽媽,又不能這麼做,一口氣憋在那裏,別提多難受了。類似的話還有:“怎麼又出差啊!上禮拜不是才出差回來嗎?一個人出差啊?一個人多不安全啊!以後這種事情能不去就不去,你就不能派別人去?”

解決方案就是把這本書拿給媽媽看,告訴她,這種話會讓你困擾,會嚴重影響你的工作情緒,讓你瞬間失去鬥誌。創業如戰場,戰場上失去鬥誌的下場就是失敗。如果父母不想讓你失敗,就請一定不要說類似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