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的釋夢者對夢中事物的象征意義很少涉及,因為這些象征意義並沒有普遍性。其實,釋夢和算命一樣,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在你不設防的時候替你植人一種觀念。而世界上的事恰恰又是你擔心什麼,內心就能憑空地創造出什麼或者感覺到什麼。最好的辦法是承認自己的疑神疑鬼是一種自我暗示,以平常心處之。
你應該算是一個敬業的“民間心理醫生”,“被逼瘋”的感覺用心理學術語說:是一種心理的耗竭,這種狀態會給你的身心帶來危險。專職的心理醫生在傾聽谘客的“秘密”前,要經過無數的職業訓練,他們擁有“鋼心鐵胃”,不易產生對負性情緒的“消化不良”。即便有,他們的身後還有專業督導和工作小組來幫助他們做心情更新。所以,最好的建議是立即停止這樣的助人,趕緊找一個真正的心理醫生來解脫你的壓力。
有時候,朋友們向你談苦惱你願意聽,慢慢地他們會以為你喜歡聽,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條件反射。看到你,朋友的酸水、苦水就向上冒,不說不得消停。這個時候,說愁道苦就成了雙方的“創作”遊戲,說有就有,說無亦無。甚至到了後來,也搞不清是你有聽的需要,還是他們有說的渴求。日子久了,朋友們反過來會怕你,走路也要躲著你。所以給你的第二個建議是多與人分享快樂,少與人分享憂愁。麵對“垃圾傾銷”,該說“不”時就說“不”,不要鬧個“眼大肚子小”。
很多時候,聽別人的故事可能潛藏著自我的情結,一些連自已都說不清、道不明,沒有搞利索的煩心事,再從別人嘴中聽到,就會亂上加亂,擾得你內心不安。受過訓練的心理醫生也經常會被自己內心突然出現的情緒所幹擾,好在他會立即停下來給自己作分析。很多沒有處理好的問題在這個時候得到了恰當的處理,醫生就得到了成長。所以,第三個建議是,許多沉甸甸的東兩你認為是別人的,有時恰恰是你自己的。正如佛說:“你心中有,眼中就有。”要想聽別人說,先把自己的內心變得空靈,不然,在聽時、聽後,自家的情動、欲動、心動,會惹出大麻煩。
動物尤其是小而可愛、對人沒有攻擊性的動物,的確成了人類多餘情感和情緒的收容所。人類從動物那兒得到的太多了。先不要說人類在物質上和飲食上對動物資源的依賴,在心理層麵離了它們也真的不行。在這個星球上,人類是最孤獨的生物,需要動物給予我們信賴與溫暖,如今流行的寵物熱正說明了這一點。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沒有孩子或孩子已經長大離家的婦女,會對貓狗疼愛得跟對孩子似的。這類似於精神分析說的“移情”。看來情感對於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需求,也是一種壓力,所以人千方百計地要把它釋放出去。
心理學認為有三種人對小動物可能會形成過度的寵愛和依賴:一是孩子,二是單身男女,三是老人。孩子需要朋友;單身男女需要陪伴;老人需要精神寄托。積極地看,是人在通過對動物的友誼來補償人際情感的不足,寵物成為一種心理替代或投情的容器。換個角度,這種寵愛也是孤獨的人在利用動物來逃避空虛與寂寞。當然,寵物也可用來實現人內心難以昭示的控製欲與占有欲。愛一個人,可能會遭到冷落和拒絕,你的寵物卻不能拒絕你,也難以冷落你,它隻能依賴你才能生存,寵物對你所有的關愛都會抱以感激和喜悅。
讀你的信,感覺你對動物的寵愛更像是一種情愛的補償,替代了你對真實情感的需要。你的內心也許是孤傲的,不能平等地接納一個戀人;也許是怯懦的,害怕被人背叛或拒絕。養一隻溫順的、會討好的、不會拒絕你的、與你不死不休的小動物是再合適不過了。我年輕的時候,鄰家女孩養了一隻貓,她與別人戀愛時要先帶對方回家,看自己的貓親不親近對方,喜不喜歡對方,我們都笑她有點癡迷。學了心理學後才知道那是一種被歪曲了的對安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