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親密關係(4)(2 / 3)

同時我希望你問自己幾個問題。你要問:“我相不相信這段愛情”、“我是否需要男友不停地送我‘禮物’來證明他對我的愛”,還有,“就算男友給我禮物,我真正能夠獲得的是什麼。”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你可能會聽到你內心的聲音。其實,愛需要允許兩人之間的不一致,允許個性特征的差異。

愛一個人,首先要學會欣賞這個人欣賞他的優點也欣賞他的缺點。

愛一個人,首先要學會欣賞這個人,欣賞他的優點,也欣賞他的缺點。隻接受他的優點還算不上是真正的愛,要算也隻能算是一種局部的愛,這樣的愛少了些浪漫。相愛的初期你願意多付出,現在你卻希望對方付出得更多,這是不是標誌著你的愛情已經從浪漫走向現實,從簡單走向成熟了?如果是這樣,那我要祝賀你。

我個人感覺最好的辦法是“不作為”。你的男友可能有一些不太確定的對情感關係的焦慮。對於那些需要對生活做縝密思考的男女來說,結婚或確定結婚是一種很強的“心理應急”。美國電影《逃跑的新娘》中茱莉亞·羅伯茨正演繹了這樣的一種情境。相對來說,你的男友在精神或情感層麵更像是逃跑新娘。如果我們假定男友和網上女孩的交往是在回避與你的過度接觸,希望以此來找劍或重建自我的領地。那麼,我們有必要想一想你對他的愛和關注是否妨礙了他心靈的正常呼吸。我想你的心大可離他的心遠一點,留出一些空間來,給予他一些積極的認同,與他分享網中的快樂。

當然,愛上了誰,一定避免不了要與他人競爭,這是每個人內心潛藏著的敵意和攻擊性決定的。如果你有一個假想的(虛擬的)情敵,你的內心可以保持對愛的欲求和敏感,但如果你把她視為真實的威脅,就敗壞了自己的好心情。

心理學在研究相愛關係中發現,更需要親密的一方表現得具有進攻性。其實內心既被動又可憐,優勢的位置全都被那個喜歡獨立的人占據著。你的男友製造出一個網友,讓他輕鬆地獲得了關係的控製權。

很多人都接受愛是自私和排他的,這是指愛的外延定義;愛的內涵卻是一個開放係統,愛意味著無條件地接納,意味著自我邊界和防禦的解體——願意與相愛的人融為一體。心理學認為,熱戀是一種人格的瘋狂解構,所有的防禦、疆界、禁忌都隨風而去。但熱戀過後,男女之間就要開始人格的重新建構,個人的邊界和禁忌又開始顯現。知道愛的發展過程,你就明白男友的網戀極具心理學味道,其意義就是你們的熱戀要回歸適宜的位置,使感情平穩而持久。你要做的是找回自我,減少對他的情感壓力,並學會在生活中重新自己擺平自己。

這樣一種矛盾的情境可能來源於你的內心還不能確定你想和那位男士發展什麼樣的關係,或者你的內心存在著一種親密焦慮。這種焦慮總是在別人對你關注的時候被激發,引起你的逃避欲望,你的問題可能來源於前者。你希望他來接近你,表明你希望與他保持一種關係;小希望他過多地來找你,表明你與他還有一定的情感距離。

當然,在情愛的角逐中有一種心理技術叫欲擒故縱,用故意忽視你傾心的人來把握交往中的主動權。這一技術在自然界生物群體中普遍存在,幾乎是一種無意識行為。你覺得自己奇怪也許正是被自己的“表演”迷惑了,你對自己的本能有了初步的認識和觀察。遺憾的是,情愛上的成熟是不能被教導的,這樣看似曲折、幼稚的路還得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建議你要學會對自己成長的等待,留意傾聽你內心的聲音,等待著那瓜熟蒂落、柳暗花明的一天。